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泽林视点: 月球背后的龙

Frank Sieren2015年5月29日

中国的航天计划越来越雄心勃勃:中国意欲成为探测月球背面的第一个国家。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它不仅关系到面子,而且事关原料。

https://p.dw.com/p/1FZ4D
Bild von der Rückseite des Mondes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NASA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某种程度上,月球背面是一个盲点。无人知道,那里散布着何样岩石、有着何种稀有原料。人们迄今所知均来自于绕飞月球表面的那些探测器所拍摄的照片。现在,中国人决计改变这一状况。上周,北京宣布,将实施首次飞向月球背面的载人飞行。这一以月仙嫦娥命名的登月使命预定2020年启动。去年,嫦娥3号登月探测器已引发轰动。“玉兔号”月球车一度瘫痪,却在工程师们几乎要放弃希望时重现活力。此后,它向地球发回宝贵数据。现在,本来用作备星的嫦娥四号同样也要出名了。

月球之所以有背面是由于我们因月球相对于地球旋转之故总是无法看到这一面。但是,太阳却总是定期在那一面的上空闪耀。美国人和俄罗斯迄今没有登上那一面,原因是,相关使命对他们来说过于昂贵。而且,由于是绕月飞行,其路线也要复杂得多。在美国宇航局眼里,为此投入巨资至为不值。它集中精力于火星使命。不过,这可能是错误的决定。随着每一次无人登月使命,中国人都搜集到重要知识和将来的火星使命所必须的登陆经验。而可能在月球上找到的资源,中国人可不会愿意让他人分享。所涉资源首先是氦3。人们可以用它生产出能源。

计划自建空间站

俄罗斯则完全相反。莫斯科有意与中国合作。反正,俄罗斯副总理罗戈辛(Dmitri Rogosin)去年就曾在北京有相关表示。俄罗斯宇航局负责人奥斯塔彭科(Oleg Ostapenko)在中国2014国际航展上曾介绍过两国合作将会呈现的前景。这方面,首先涉及用于航天的电子部件。由于欧盟实施高技术禁运,俄罗斯亟缺它们。中国也不反对同俄罗斯合作。有望获得火箭领域的高技术,这一前景颇让北京欢喜。因为,在这一领域,中国人还远逊于那些航天强国。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本文作者图像来源: Frank Sieren

中国运载火箭“长征2F”可以将大约11吨重的物体送入宇宙轨道。计划今年底制成的俄罗斯“安加拉5(Angara 5)”的载重能力则要超过它一倍以上。为实现其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运载火箭。按购买力计算的这一全球最大经济强国要为将来未雨绸缪。因此,今年初,中国人展示了用于空间的光伏装置模型。光伏装置将重达1万吨。即使是在地球上,它也不是轻量级的飞行载物。要将这样的庞然大物送入太空,其任务不可谓不艰难。不仅如此,中国人还计划建造自己的类似国际空间站(ISS)那样的太空站。取名“天宫”这一空间站将分阶段至2022年建成。2011年,该空间站的首个模块已射入太空。

寻找未来能源?

下一次无人登月使命已处于计划阶段:嫦娥5号将首次将最多2公斤岩石样本带回地球。不仅是科技界,经济界也在翘首以待。因为,月球上据信蕴藏着约100万吨氦3。科学家们认为,氦3可能成为未来能源,前提是,为此所需的聚合反应堆技术达到批量生产程度。其实,仅仅是找到此类丰富原料这一前景就足以让中国愿意向宇航投入巨资。无论如何,值得一试。

本文作者20年来在中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