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泽林视点:萎缩的人口

2019年4月4日

中国的劳动力几十年来首次出现减少。专栏作者泽林认为,这虽然对社会和医疗体系构成挑战,但并不意味着国家的没落。

https://p.dw.com/p/3GEXG
China Neues Jahr 2016 Mond Neujahr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X.Yu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2018年,中国的生育率连续第二年下滑。2018年的新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比前一年减少200万,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出生率最低的一年。过去5年里,年龄在16岁到59岁的劳动力减少了2000万。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50年,劳动力将从2011年9.25亿人的峰值降至7亿人,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退休人员。中国的平均寿命现在就高达77岁,而其平均收入才相当于保加利亚。

劳动力减少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平衡带来巨大挑战。越来越少的劳动力必须为越来越多年龄超过60岁的人的养老。本来就不太健全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面临更大压力。

一孩政策的终结并没带来生育潮

劳动力减少的趋势很难逆转。2016年,北京放宽了一孩政策。80年代初,改革家邓小平想通过这一政策抑制人口增长,理由是太多孩子影响民众富裕。如今,中国已经接近实现富裕的目标。一对夫妇现在允许生两个孩子,但生育潮并未出现。在人口密集的山东省青岛,去年1月到11月间共出生了8.1万名婴儿,比前年同期减少21%。

China Familie mit Baby in Nanjing
独生子女政策松动并为对中国人口出生率构成影响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Yu Ping

其中原因并非如某家大的德语报纸所说,"看上去人民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而是因为对中国许多年轻人来说,事业更为重要。父母情愿去工作,而祖父母不愿照看一个以上的孙儿孙女。养孩子也越来越贵。住房、医疗和教育的花费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家庭都宁可专心养一个孩子,就像他们自己童年所经历的一样--他们中大多数自己也都是独生子女。此外,因为养老院很少,需要照顾的父母往往都住在子女那里。再则,一孩政策让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育龄女性不断减少。民工潮也是一个因素。到城里打工的人,没有地方、也没有时间给孩子。结果就是,在中国一些省的农村地区,生育率降低了三分之一。

和所有工业化国家一样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仍以超过14亿的人口数量居世界各国首位,印度位居第二,人口13.4亿。但这样的情况很快将改变。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14.9亿的峰值,之后将不可阻挡地出现下降。不过,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趋势。几乎所有的工业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尤其是中国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但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依然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今天的老年人比以前消费更多。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Frank Sieren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中国可以通过接受更多移民来弥补人口的减少,就像美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那样。中国现在还是比较封闭,但会越来越对世界开放。"新丝路"计划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在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外国人就比以前任何一个时候要多,来自非洲的越来越多。但中国还远远不是移民国家。西欧人或者非洲人要加入中国国籍几乎不可能。

《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写道,"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听起来很高调,但不能改变什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国政府必须拿出更多措施,让事业和家庭能更好地结合。为此可以学习西方国家,比如弹性工作制、付薪育儿假,儿童津贴或者给有孩子的家庭减税。这些都已经在讨论之中。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想说服企业执行有利于家庭的政策不容易。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必须阻止企业少招女性。

未来的挑战--老人护理

更好的老人护理体系也会带来减负。习近平在一次党代会讲话中表示要系统性地健全该体系。为此,中国需要更好的养老保险体系。据发改委介绍,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今后将更多向私人以及外国投资者开放。如果缺少护理人员,可以从国外引进。年轻人如果选择这样的职业,应该得到更好的酬劳。雇员请休假照顾老人应该变得更容易。在大城市里,已经出现了政府出资的街坊互助网络。但大多数时候,提供的服务还只是限于门诊咨询、量量血压和温度。

China Senioren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China Photos

同时,政府也在发展机器人护工和现代化仪器,但到大规模运用还尚需时日。不过,机器人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工厂自动化意味着需要的工人更少了。生育率降低、劳动力减少因此并不太可怕,生产力不一定就会降低。中国的工厂今后完全可以做到用更少的人创造更高的增长。

(本文作者20多年来生活在北京)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