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Holocaust Denkmal

2010年5月10日

悼念纳粹时期犹太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碑林五年前在德国首都柏林落成,五年后的今天,这一纪念性的建筑群已经成了德国政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国之声记者Cornelia Rabitz就此发表评论。

https://p.dw.com/p/NKLb

就是否修建犹太大屠杀纪念碑林,德国曾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争论伊始,就有人对德国是否有必要修建这样的纪念建筑提出了质疑。稍后,纪念建筑的设计方案再度引起激烈争论。当美国人彼得·艾森曼的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后,争论就变得更为激烈了。有人认为,这一由2711根水泥柱组成的设计方案,过于夸张,过于抽象。有人说,为死难者敬献花圈的地方已经很多,新增这样一个纪念碑林实在没有必要,对历史缺乏了解的青少年甚至会把它当成游玩嬉戏的地方,而那些新纳粹分子则会把它当成是涂鸦泄愤的场所。

犹太大屠杀纪念碑林受到欢迎

然而,纪念碑林落成后的五年恰恰说明,所有的担忧和质疑虽然并非空穴来风,但都没有成为事实。犹太大屠杀纪念碑林是如此的壮观,起到了纪念这场惨烈大屠杀的作用。位于勃兰登堡门附近的这座纪念碑林是开放型的,没有围墙,没有大门,一天24小时对外开放。任何人只要有缅怀死难者的意愿,即可入内,而不需购买门票。稍后建成的地下信息馆,更是对这座极为抽象的建筑群的极好补充。在这里,参观者可以回顾这段悲惨的历史,了解许多遇难者的真实姓名。迄今为止,已有两百万人来此参观。而参观过纪念碑林的人想必要多得多。而每天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论他们是专程前来吊唁死者,还是途经此地的普通游客,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座纪念碑林非常受欢迎,它已经成了德国人缅怀历史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有人想对德国历史的这段黑暗时期有更多的了解,纪念碑林附近就有一些相应的去处。比如新近落成的"恐怖统治纪念馆",在这里参观者可以详细了解纳粹政权及其种种罪行的信息。犹太大屠杀纪念碑林无论是从其建筑规模,还是抽象程度而言,都很好地同柏林老城区融为一体。同时,对德国境内许多侧重于个人命运的同类博物馆和纪念场所而言,它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德国认真反思纳粹历史

犹太大屠杀纪念碑林落成五周年之际,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修建这座纪念性建筑既不是官方的旨意,也不是死难者后裔所强求的。甚至政界和议会起初也并没有参与这个项目。事实上,正是20年前记者雷亚·罗什(Lea Rosh)和历史学家艾哈特·杰克尔(Eberhard Jäckel)发起的一项民间倡议催生了修建这样一座纪念碑林的主意。因而,这座纪念碑林恰恰是德国民间参与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的良好写照。当然,它并不能替代幸存者的口述历史,也不能取代对单个死难者的缅怀,更不能替代学校,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对纳粹统治,犹太大屠杀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然而,这座纪念性建筑物典范性地表现了,经过长期沉默和美化之后,德国如何认真地反省那段纳粹历史。

作者:Cornelia Rabitz/达扬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