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生物技术在中国:从大跃进到急刹车

2003年2月7日

人们大概不会忘记,“大跃进”的时候亩产万斤粮的神话。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力一直是个焦点。而今天,基因技术似乎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科学配方”,它到底灵不灵?

https://p.dw.com/p/3FKq
基因玉米看似珠圆玉润的,谁知道是利还是弊?图像来源: BilderBox

基因工业的天堂

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快速启动,但最近却来了个急刹车,在北京的一位欧洲农业专家对此这般描述。

现在,谨慎代替了盲目乐观,人们在观望,美国和欧洲的关于基因粮食的讨论如何继续。中国是生物工业的天堂,全国一半的棉花田,也就是220万公顷已应用了基因种植技术。至今为止,已有180种植物被中国的科学家用基因技术加以改造。

从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像中国这样,在这项研究中注入这么高的投入。毕竟,中国要以其占世界7%的种植总面积,去供养世界总人口的20%。

在中国,应用基因技术通常是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强抵抗力。本国内的市场当然毫无问题,因为中国消费者对基因粮食这种新鲜事物乐于接受。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对科学的特别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家控制下的媒体普遍对此毫无批评报道。

生物技术研究机构林立,其中也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尤其利润丰厚的是制药生物技术,一直不加控制地全力发展。到2005年,中国该是全球十个最重要的药品市场之一。

国际市场尚存争议

国际上对基因技术的争议也给中国带来了影响。“当美国出售到全球市场上的基因粮食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纵容基因技术的态度才出现转折点。”这位欧洲农业专家说,“中国也因此明白了,我行我素、独自进行国际贸易是不可能的。”

9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就曾因受到国际烟草公司的压力,不得不撤销基因烟草的生产。

为了保持对重要市场如日本、欧盟或韩国的贸易,中国采取了谨慎的措施。“现在,中国人甚至在亚洲邻国的市场上做广告,说他们的产品‘决不含有基因技术’”。

政府出台基因技术管理法规

2001年6月,北京政府颁布了一项严格的基因技术管理法规,该法规符合欧洲标准的许可、检查和标签义务等一系列规定。

但应用到农产品进口时,这样的法律制造了官僚主义的障碍,因此外国批评家猜测,该法律也含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因为北京希望,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摆脱贸易限制的同时,也对国内农业经济进行保护,以防止廉价农产品如美国大豆的进口造成对本国农业的破坏。国外的出口贸易商也抱怨,很难获得基因粮食的许可证。

这项严格的法规当然也对中国国内的基因工业进行管理。“但问题总是,北京政府颁布法规,但中国以外,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做起。”该农业专家说。

很多法规的执行情况也不好检查。比如说,基因农产品有加标签的义务,“但人们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