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留驻伊拉克的外国新闻记者

2003年3月23日

战争开始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就对滞留在伊拉克的新闻记者发出呼吁,希望他们及时撤离这个危险的国家。一部分记者听从了来自美国的警告,但更多的记者却是服从职业的要求,留守伊拉克,对即将爆发的战争进行第一手资料的实况报道。但这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https://p.dw.com/p/3QAd
伊拉克信息部部长Said al-Sahhaf召集新闻发布会图像来源: AP

同第一次海湾战争不同,那时,要想对战况有所了解,就必须收看美国电视台CNN的全天新闻报道。这回,CNN当然也在作战的前线,但同它在一起的,还有大约25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

对伊拉克的第一轮空袭之后,这些记者便特别忙碌起来。因为不知下一轮空袭何时进行,他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在高度紧张和极其危险的状态中,发稿、采写、录制,仿佛让轰炸的节奏来决定他们的工作节奏。美国政府向派往伊拉克的军队都配备了新闻记者,本想以他们的随军报道来主导对整个战事的报道。但因这250名留驻在伊拉克的各国记者的存在,美国政府的新闻战略也就无法全面展开。


为最佳地形,不惜动用各种手段

然而,留守在巴格达并不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那里,尤其是战争打响之后,各方面条件都急转直下。记者们被安排在巴格达的3处宾馆。其中最受青睐的是位于第格里斯河对岸、同政府区遥相呼应的“巴勒斯坦饭店”。为了能在这个宾馆得到一个房间,不论白道、灰道还是黑道,记者们不惮使尽绝招。当地的服务人员不停地扛行李、扛矿泉水和搬运食品储藏,汗流浃背,他们已经在这种状态中忙碌好几天了。


只能从信息部传输新闻稿件

留守巴格达的困难之处,还在于作为外国新闻记者的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化,技术设备的使用已被严格限制。伊拉克方面负责新闻工作和外国新闻记者的是该国信息部,每天的新闻发布会就是由这个部组织的。现在只有这里才有传输音象和文字新闻稿件的技术设备。


只能进行集体采访

战前,外国新闻记者可以在信息部所派专人的陪同下,相当自由地在各处活动,收集资料,进行调查。战争开始之后,记者们不允许单人外出采访。按照官方的规定,收集资料的工作只能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即便在这种条件下,驻地记者仍旧认为还是有可能对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和战争发展进行真实的报道。

为RTL电视台留驻在巴格达的奥地利女记者拉多斯说,战前,记者虽然可以到各处去,但却不许随意拍摄。战争开始后,伊拉克人显然是更紧张了。谈到她是怎样获取信息的时候,拉多斯说,官方媒体、我见到的当地人和我自己看到的,都是消息来源。我们始终在准许和不准许的界限处徘徊。关键是,要找到能够进行报道的办法。


记者付出的生命代价

做新闻工作,尤其是做前线记者,常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至少已有两名外国记者在伊拉克因公殉职,一名是俄罗斯Itar-Tass社记者,另一名是服务于美国电视台ABC的澳大利亚记者。

据来源可靠的消息,俄罗斯记者在周六报道伊拉克南部巴士拉战况时受伤,之后于周日不治身亡。名叫莫朗的澳大利亚记者在伊拉克北部同伊朗接壤的地方不幸在一次自杀性袭击中丧生,年仅39岁。

另外,英国ITN私人电视台的一名摄影记者称,他们在巴士拉附近遭到炮火袭击。他受伤后侥幸逃生,但其余3名同事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