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背负历史包袱,德以关系难说“正常”

皮特.菲里普2005年5月12日

今天是德国与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四十周年纪念。两国关系虽然良好,但是因为历史问题却很难说“正常”。

https://p.dw.com/p/6dFb
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式大屠杀是德国永远赎不完的罪图像来源: dpa

1965年,德国战败二十年之后,联邦德国与以色列正式缔结了外交关系。

四十年来,重复不断提出的相同问题是:是否可以或者应该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德以邦交的“正常化”。德国人迫切地想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但是以色列人却摆了摆手。四十年前发生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也许要再经历几代人才能让以色列人平静地谈论“正常化”。

德国人早已习惯于把德国与以色列的关系视为良好、但又是特别的关系。他们觉得奇怪,在谈论德以之间良好关系的同时,为什么以色列人对同德国四十年的外交关系纪念毫无热情?对以色列人来说,两国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似乎已经成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德国人也认为两国关系是很平常的事,就不对了,因为四十年前的大屠杀留下的阴影仍将长期留在人们心中。但同时双方关系也在变化,也许现在是更为理性现实地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为什么战后的德国急于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国想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当以色列成为大屠杀幸存者的家园时,特别是那些幸存者中包括了不少德国的犹太人,正常的外交关系就开始显得极其重要。让德国的年轻人、记者、教师以及其它的信息传递者与生活在以色列的幸存者结识交往便成了德国政治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项目。

长久以来,在阿拉伯世界,德国外交上摆脱了历史,几乎毫无保留地支持以色列,被视为反阿拉伯国家。许多年后,直到以色列与埃及和约旦缔结了和平协议之后,德国人才开始去认识了解阿拉伯世界:德国对以色列负有责任不意味着德国应该站在阿拉伯国家的对立面。

德国为大屠杀中的遇难者和幸存者承担责任,不是为耶路撒冷的一个或者其他政府承担责任。幸存者逐渐老去逝去,正如德国当年那些行凶者一样。这更要求两国之间的关系朝真正意义上的“正常化”发展。

这个目标的实现对许多以色列人来说似乎需要很长时间。然而德国人也将会有一天可以享受到以色列晴朗的阳光、美丽的沙滩和那肃穆的圣地。德国人总有一天在反对种族歧视和激进主义的时候不必考虑以色列的问题。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本站网址:

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