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70309 China Investoren

2009年3月28日

經濟危機開始以來,中國企業家們有一個新的業務模式:投資歐洲。繼溫家寶總理去年底訪問德國之後,已經有兩個中國企業家採購團到訪德國。北京政府鼓勵這種做法,因為它越來越強烈地認識到,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在危機中不是在增值,而是在貶值。這個"走向西方"的趨勢把一般的中國中小企業家和大型國有企業都吸引進來。

https://p.dw.com/p/HLIS
法蘭克福一家中國人開的旅行社圖片來源: DW

奇夢達(Qimonda)把希望寄託在中國人身上:據說中國國營企業浪潮集團(Inspur)對這家瀕臨倒閉的德國晶片製造廠感興趣。浪潮是中國最大的電腦服務公司之一,總部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姐妹省山東。

克里斯蒂安‧蓋爾遷格是巴伐利亞駐山東的首席代表。他堅信,奇夢達具有訊號作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是在中國被稱為'走向西方'的大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是:沒有能力自我研發的技術,通過進口獲得。中國擁有大量資金,而西方工業界始終還擁有關鍵技術。從中國的角度看,現在這是雙贏的事情。"

中國人至今在德國約投資了6億5000萬美元,其中包括去年投入的8300萬。上海人蔣舟(音)曾經在德國讀書。6年前他買下了布蘭登堡拉特諾的威爾茨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壓縮空氣罐生產廠,"由於當時我們是在這個公司資不抵債時把它買下的,因此運作過程比較快。通常不會這麼快。"

蔣舟說,他的公司是贏利的。但人們感覺得到,他並不真正感到滿意。跟許多德國企業家一樣,這個35歲的上海人埋怨費用太高。儘管如此,他認為,經濟危機使許多中國企業家對德國更感興趣了,"我相信現在會比以前有更多的中國人到德國來,因為我們有一些資金了。現在出售的公司,價格之便宜,在五年前還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北京的最高層發出了警告: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建議企業在投資前要對投資國的社會制度作透徹的研究。至於"走向西方"有多難,周錦伊和趙瑜(皆為音譯)有一肚子苦水。他們倆要在波茨坦建設一個上海商業中心,他們的設想是搞一個匯聚不同公司的創業中心,一個中國城。他們已經投資了1000萬歐元,"我們的項目對德國人和中國人都有用。我們中國人喜歡德國,喜歡它的文化和技術。我們非常重視子女教育。許多中國家長會把他們的孩子送到我們的中心來上語言課。我們在2006年就已經買下了這個房地產。但至今還沒法開始。我們希望讓中國工人來這裡按中國建築方式裝修這幢建築物。可是卻得不到相關許可。太氣人了。我們覺得這裡市政府的行為方式就像中國的共產黨一樣。什麼東西都需要審批和蓋章。每一步都要等很長時間。"

柏林律師亞歷山大‧馮阿熱廷專給外國來德投資者提供咨詢。他相信,將來會有更多中國人前來。儘管他也看到德國銀行對此懷有疑慮,"人們對來自中國的投資抱著很大的興趣。當然了,如果是嚴格照章辦事的話,要在德國融資,銀行就會有所保留,因為他們不知道會得到什麼樣的保障。這要走著瞧。我相信,我們需要積累一些積極的經驗,這些經驗會讓此間經濟界對來自遠東的投資信心增加。"

作者:ARD / 平心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