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270309 China Investoren

2009年3月28日

经济危机开始以来,中国企业家们有一个新的业务模式:投资欧洲。继温家宝总理去年底访问德国之后,已经有两个中国企业家采购团到访德国。北京政府鼓励这种做法,因为它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在危机中不是在增值,而是在贬值。这个"走向西方"的趋势把一般的中国中小企业家和大型国有企业都吸引进来。

https://p.dw.com/p/HLIS
法兰克福一家中国人开的旅行社图像来源: DW

奇梦达(Qimonda)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人身上:据说中国国营企业浪潮集团(Inspur)对这家濒临倒闭的德国芯片制造厂感兴趣。浪潮是中国最大的电脑服务公司之一,总部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姐妹省山东。

克里斯蒂安·盖尔迁格是巴伐利亚驻山东的首席代表。他坚信,奇梦达具有信号作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是在中国被称为'走向西方'的大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没有能力自我研发的技术,通过进口获得。中国拥有大量资金,而西方工业界始终还拥有关键技术。从中国的角度看,现在这是双赢的事情。"

中国人至今在德国约投资了6亿5000万美元,其中包括去年投入的8300万。上海人蒋舟(音)曾经在德国读书。6年前他买下了勃兰登堡拉特诺的威尔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压缩空气罐生产厂,"由于当时我们是在这个公司资不抵债时把它买下的,因此运作过程比较快。通常不会这么快。"

蒋舟说,他的公司是赢利的。但人们感觉得到,他并不真正感到满意。跟许多德国企业家一样,这个35岁的上海人埋怨费用太高。尽管如此,他认为,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国企业家对德国更感兴趣了,"我相信现在会比以前有更多的中国人到德国来,因为我们有一些资金了。现在出售的公司,价格之便宜,在五年前还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北京的最高层发出了警告: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建议企业在投资前要对投资国的社会制度作透彻的研究。至于"走向西方"有多难,周锦伊和赵瑜(皆为音译)有一肚子苦水。他们俩要在波茨坦建设一个上海商业中心,他们的设想是搞一个汇聚不同公司的创业中心,一个中国城。他们已经投资了1000万欧元,"我们的项目对德国人和中国人都有用。我们中国人喜欢德国,喜欢它的文化和技术。我们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许多中国家长会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我们的中心来上语言课。我们在2006年就已经买下了这个房地产。但至今还没法开始。我们希望让中国工人来这里按中国建筑方式装修这幢建筑物。可是却得不到相关许可。太气人了。我们觉得这里市政府的行为方式就象中国的共产党一样。什么东西都需要审批和盖章。每一步都要等很长时间。"

柏林律师亚历山大·冯阿热廷专给外国来德投资者提供咨询。他相信,将来会有更多中国人前来。尽管他也看到德国银行对此怀有疑虑,"人们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抱着很大的兴趣。当然了,如果是严格照章办事的话,要在德国融资,银行就会有所保留,因为他们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保障。这要走着瞧。我相信,我们需要积累一些积极的经验,这些经验会让此间经济界对来自远东的投资信心增加。"

作者:ARD / 平心

责编: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