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改變新冠死亡標準:死於基礎病不算

2022年12月21日

中國的疫情仍在快速上升,官方公佈的確診和死亡數字卻少得令人難以置信。衞生部門確認,新冠死亡的判斷標準發生了改變,這讓民眾和專家感到不安。

https://p.dw.com/p/4LHOF
疫情洶湧,北京的醫療機構處於巨大壓力下
疫情洶湧,北京的醫療機構處於巨大壓力下圖片來源: REUTERS TV/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本月初中國政府放開防疫限制措施以來,至本周二,官方公佈的新冠死亡人數為7人,均在北京。但因最新「減核」一例,周三(12月21日)通報的累計死亡數字甚至減少一例,減至5241例。 

12月2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問到當前新冠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目前判定新冠死亡的標準是,「由於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呼吸衰竭為首要死亡診斷」,而因其他疾病、基礎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導致的死亡,不歸類為新冠導致的死亡。 

這種顛覆性的標準改變,在公共衞生專業人士看來是缺乏科學依據的。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衞生高級研究員黃嚴中對法新社表示,如果將致死原因限制在呼吸衰竭上,大量的新冠死亡病人將無法進入統計。「這完全背離了4月中旬上海疫情爆發期間採用的國際規範,即死亡時被確診感染新冠的病人會被納入新冠死亡。」他認為「要說這不是政治驅動使然,很難。」 

新冠疫情攀高峰 北京市民怎麼看?

基礎病不算? 

從中國媒體報導中,可以看到就在一個月前,官方公佈的新冠死亡病例中,大多數患者的死因還都是基礎病。例如11月21日北京衛健委通報的兩例死亡病例,死因都是「基礎病惡化」;上海4月25日通報了51例新增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為基礎疾病」。 

王貴強在記者會上解釋稱,隨著奧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下降,同時疫苗接種廣泛普及,「新冠病毒感染以後死亡的特點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他也承認「目前奧密克戎毒株感染後死亡的主要原因還是基礎病,直接死於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呼吸衰竭很少。」 

在政府發布 「新十條」, 放棄動態清零之前,媒體宣傳口徑中的新冠疾病極其危險。由於動輒全民篩檢,確診和死亡數字尚能反映實際情況。但在防疫放開、疫情飆升後,專家一再強調奧密克戎變異株毒性減弱,並不可怕。在放棄大規模核酸檢測後,官方統計的感染數字成了「冰山一角」。  

在疫情最嚴重的北京,已有跡象顯示近期死亡暴增。據多方媒體報導,目前北京所有殯儀館和火葬場已應接不暇。香港明報稱,僅12月17日一天,北京染疫在家身亡"就有2700多人"。此時看到官方改變新冠死亡的標準,有網民嘲諷說:「有種資料叫中國資料,都放心吧,中國的新冠死亡一定過不了百萬。」 

北京殯儀館壓力山大

德國怎麼統計 

在美國、英國、義大利、德國等國家,新冠死亡不僅包括由感染新冠直接導致的死亡,也包括感染與死亡有間接關聯的病例。也就是說,包括「死於新冠疾病」和「感染新冠後死亡」兩個范疇。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援引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退休病毒學教授李惇厚指出,作為醫療及科學相關的依據,中國應公佈兩種分類的死亡人數,「對中國自己有好處,與其他國家比較的時候,就能知道自己在新冠(抗疫)上做到什麼程度。」 

在德國,按照官方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標準,所有經化驗被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其死亡與之有一定關聯」的患者,都被納入新冠死亡一並統計。其中也包括患有多種基礎疾病,無法明確斷定最直接死亡原因的病人。 

不過與衞生部門的新冠死亡統計不同,德國聯邦統計局匯總的「新冠死亡」數字僅包括直接死於新冠的人數,即死亡證明上死因為新冠疾病的人。 

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2月21日分佈的最新通報,此前24小時德國的新冠死亡人數為201人,7天內日均值為126人。疫情爆發至今,德國新冠死亡累計16萬。德國人口總數為8300萬。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