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企業補貼,當存當廢?

Christian Gies2008年2月2日

諾基亞公司計劃關閉在波鴻的手機生產廠一事尚未塵埃落定,如今在德國又引起一輪企業是否應該從政府獲得補貼的激烈討論。慕尼黑經濟訊息研究所(ifo Institut fuer Wirtschaftsforschung)專家帕爾舍明確表示,與其給企業補貼不如給教育補貼。而德國社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施蒂格勒則表示,給與企業補貼可以扶持弱勢地區的經濟發展。

https://p.dw.com/p/D19h
圖片來源: AP

施蒂格勒:企業補貼對地區經濟發展十分必要

補貼政策對於地區的發展十分重要。它有利於提高地區的銷售額,刺激消費能力的增長,推動經濟繁榮,令地方經濟變得有生機活力。國家給於企業的補貼通過稅收的方式得到補償,而且國家對地區經濟的發展擔負著責任。有一種極端的市場經濟觀點認為,「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垮了,那只是因為他們倒楣」。事實上,這是一種短視的看法。

企業有意更換生產基地,在這種情況發生時,不僅要謀求同企業的對話,而且在對話中所應談到的問題也不應僅僅是轉移生產基地會帶來什麼樣的社會後果。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即便是企業搬家了,地區經濟還應該保持平衡。

諾基亞雖然把生產基地搬到國外去,但是波鴻畢竟曾經作為諾基亞的生產基地受過益。我們不可能和中國或者印度這樣的國家競爭人工成本優勢。企業也遵守了之前定下的時效,當這個時效過期了,企業當然也就變得更為自主。

企業對一個地區的依賴性是由國家花錢購買到的。但是在資本主義經濟中,企業不講人情,也不講倫理道德。在這種情況下,工會應該運用鐵腕,行動起來也必須有的放矢。比如,號召消費者抵制購買某種產品。不然,諾基亞的例子會越來越多。

企業和政治家之間應該進行商談

人,不是Excel表格中的數字,不能隨便被刪來改去的。我們必須努力讓企業聽取政府的意見。企業的職工委員會、工會以及企業所在地的政府部門都應該對諾基亞說:「我們現在遇到一個問題。我們想解決這個問題,為此大家必須坐下來好好談一談。」認真交談溝通本來也是企業董事會的義務。我們必須堅持這一點。

國家對其國民負有責任

理論學家們喜歡說,應該給教育多投資。這種看法沒錯,但是卻和實際脫節。給與企業的投資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轉到教育領域,這需要一個過渡期。另外,我們所實行的是福利制的市場經濟,國家對其財產擔負社會責任。我們決不能因為幾個小小的挫折就整個頭腦都糊塗了。

帕爾舍:整體來說本來就不應該給與企業補貼

只有企業在研發一些極其特殊產品遇到資金困難的時候,國家的補貼才是有必要的。類似於諾基亞之類的企業將廠房建設在經濟發展比較弱的地區,可以幫助當地居民富裕起來,這種情況下,國家的補貼也是有意義的。但是,沒人能保證企業會長期駐守在這個地區。更多的例子表明,企業把工廠遷到東歐,亞洲。這種情況根本沒辦法阻止。

別人的優勢比我們的明顯

在德國生產人工成本太高,因為薪水水準太高了。企業完全可以尋找那些成本低的地區進行生產。東歐許多國家目前的薪水水準相當於德國60年代的薪水水準。而且新加入歐盟的成員國,如波蘭、羅馬尼亞,都可以從歐盟結構基金中獲得補貼。他們用這些錢改善本國的基礎設施條件,以期短期之內迅速趕上歐盟老成員國的水準。而這些國家的公司所得稅又明顯低於西歐水準,所以他們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德國同樣從歐盟那裡得到用於改善新聯邦州基礎設施條件的補貼,但是10多年來,德國執行的政策卻是錯誤的。這筆錢本來應該被用在更該用到的地方,比如說投資教育。德國的新機會是在生產創新領域產品方面。而如果想生產這類產品,我們就必須先培養出高水準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維持高的薪水水準。技術水準高的人即便遇到這種公司遷廠址的情況,也不會立刻變成領取失業救濟Hartz IV的失業者。

不能稱自私的企業為「蝗蟲」

我認為,把那些自私的企業比喻成蝗蟲的說法未免太狹隘。諾基亞要搬家,幾千人面臨失業,這種苦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初諾基亞決定到波鴻來辦廠的時候,可沒有人稱呼它為蝗蟲。同樣的情況就像大眾公司決定在斯洛維尼亞生產「沙漠騎士」一樣。

國家應該認真思考,究竟應該把錢投在哪個領域。德國的國民經濟高度發展,但是我們沒有能源可以輸出,留給我們的唯一出路就是技術輸出。在這個領域我們需要更多的投資,建成一個高端高效的社會結構。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