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坦桑尼亞的醫療體系

2013年8月25日

坦桑尼亞是世界上最貧困國家之一。但該國的衞生醫療系統卻相當不錯。坦桑尼亞人在大眾的基本需求和醫療品質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https://p.dw.com/p/19SDn
Clinical Officer Nestor Masanganyi zeigt die mit Solatstrom betriebene Kühltruhe für Impfstoffe. Wer hat die Bilder gemacht? Mirjam Gehrke Wann? Mai 2013, Tansaniak, Provinz Mtwara
臨床醫師馬桑蓋伊圖片來源: Mirjam Gehrke

(德國之聲中文網)伊梅庫瓦(Imekuwa)的醫療站以及該站負責人馬桑蓋伊(Nestor Masanganyi )的住處就在用水泥建造的堅固的建築裡。同馬桑蓋伊一起工作的還有兩名護士。他們的醫療站解決當地人缺醫少藥的基本問題。馬桑蓋伊說,"每天最多會有30人來這裡看病"。診治腹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孕婦的定期檢查都能在這個醫療站進行。"疑難的、不能看的病,我就給他們轉院。醫院離這裡大概一個小時的路程。"

阻止專業人才外流

馬桑蓋伊沒有大學文憑,他畢業於專科醫學院。兩年的學習結束後,他開始積累實踐經驗,然後被提升成所謂的"臨床醫師"(Clinical Officers)。全球戰勝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會的克里斯多夫‧本(Christoph Benn)認為,"雖然坦桑尼亞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但它的醫療系統卻發揮了不錯的作用。"

Die Gesundheitsstation Imekuwa im Süden Tansanias - das nächste Krankenhaus ist eine Stunde entfernt. Wer hat die Bilder gemacht? Mirjam Gehrke Wann? Mai 2013, Tansaniak, Provinz Mtwara
伊梅庫瓦醫療診所圖片來源: Mirjam Gehrke

雖然坦桑尼亞的醫生仍然奇缺,該國10萬人口才有兩名醫生,在德國10萬人中有337名醫生,但該國卻有一套不錯的可以留住醫生的醫療系統。一般認為,那裡的專業培訓水準不抵,但離國際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像馬桑蓋伊這樣的臨床醫師是這一衞生制度的主幹,尤其在鄉村地區,專業醫生不愛去的地方,臨床醫師發揮著重要影響。

沒有私人領域的參與行不通

上世紀七十年代,坦桑尼亞的衞生系統實施了國有化,國家禁止了私人和教會參與該領域。鄉村地區大力擴展保障居民基本醫療需求的結構,這一政策開始時獲得很大成功:兒童死亡率降低,人民的預期壽命提高。

八十年代,坦桑尼亞的經濟出現困境,它使得無償提供醫療服務越來越難,藥品匱乏,醫療工作者奇缺。此時的國家已沒有能力向全民提供無償的醫療服務。在國有醫院裡,病人必須部分承擔醫療費。到了九十年代,坦桑尼亞政府開始鼓勵教會和私人機構投資醫療領域。德國國際合作協會(GIZ)坦桑尼亞衞生項目負責人鮑姆加騰(Inge Baumgarten)說,"在這裡,40%的醫療衞生服務都是由私人和教會提供的,他們也為很偏僻貧困的鄉村提供服務。"

德國國際合作協會正在坦桑尼亞籌建社區性醫療基金,目前,這個基金只免費提供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的治療。每個會員交一份年費,得到一張保險卡,看病時出示這張卡。年費約合2.5歐元到7歐元之間,一張卡可以最多替6個家庭成員保險,而他們看病時都不需另交費用。

Blick in den Behandlungsraum einer ländlichen Gesundheitsstation in Tansania. Wer hat die Bilder gemacht? Mirjam Gehrke Wann? Mai 2013, Tansaniak, Provinz Mtwara
醫療診所內圖片來源: Mirjam Gehrke

品質和傳統

得到醫療的途徑是一回事,醫療的品質是另一回事。如果一家醫療單位的品質不好,人們便不會再來找它。在坦桑尼亞,只有一半的孕婦在懷孕期間進行檢查,這一方面同傳統和文化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同醫療護理的品質不無關係。

坦桑尼亞正在為滿足人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做積極的努力,比如大面積培養臨床醫師。學員當中有22歲的拉時迪(Ramadan Rashidi),他說,培訓完畢後他農村的家鄉,"我熟悉那裡的人,知道村裡的問題,因此也將有能力解決問題。"不過,拉時迪的遠大理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他計劃到首都達累斯薩拉姆(Daressalaam)上醫科大學,然後做專業醫生的培訓。這樣,也有助於改善坦桑尼亞衞生醫療的品質。

作者:Mirjam Gehrke 編譯:李魚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