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解碼十九大系列專訪(三):精彩在會後

德國之聲 中文網
2017年10月13日

在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戴博看來,十九大很可能就是一場習近平的歌頌大會。值得關注的是:習近平是否會在其第二個任期內拿出新的政策和執政風格——他是否真的會開始進行經濟改革,是否會在反腐問題上釋放出「手軟」的訊號。

https://p.dw.com/p/2lkZY
China Nationaler Volkskongress 2016 in Pek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德國之聲:對於十九大,您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戴博:其實我最關心的不是十九大,而是大會後會不會頒布一些新的政策。對於十九大,很多人喜歡猜測--常委有誰、如何排序,我覺得這些並不是最關鍵的東西。我們看到,習近平成功鞏固了其個人政權,這次十九大所有的活動很可能就是歌頌、讚揚和效忠習近平這個核心。

習近平會不會有一個新頭銜、他的思想會不會正式地寫入黨章,這些值得注意。在我看來,習近平並不會在2022年像胡錦濤當年那樣乖乖地退下來。所以,我對他可能的接班人沒有太大興趣。因為即便是有一個"接班人",我估計也只是馬前卒。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對於十九大我們拭目以待,然而關鍵的是,習近平在十九大後有沒有膽量執行2013年的經濟改革方案。

另外我覺得,現在共產黨與中國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斷層線越來越明顯。問題在於,一個20世紀初在革命時代、在貧窮農業時代產生的政黨,是否可以適合一個21世紀富有的、有教育水準、城市化 、國際化的國家的需要。換句話說,我覺得這個制度現在越來越脆弱。國家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現在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這個制度的斷層線比較多,是比較脆弱的,也很可能無法繼續滿足中國老百姓對其的需求。這個是最關鍵的問題。

德國之聲:您剛才提到,習近平有可能在2022年後尋求其第三個任期。很多跡象顯示,"習近平思想"這次可能被寫入黨章。那麼習個人權力的鞏固和加強,對於中共和中國社會而言意味著什麼?

戴博:歷史經驗已經證明:尤其是對於一個龐大、富有、比較國際化的經濟體,讓那麼多的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中,是非常脆弱的,帶來很大不穩定性。不穩定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他(習近平)不是神,而是和你、我一樣的人,全天只有24個小時,(中國)宣傳部給人的印象是:他是全能的。然而,他當然不是超人,不可能什麼都一個人做。

另外,一切都大包大攬,媒體、學術界、文藝界、智庫都害怕你會有意見,你得到的反饋就不足。另外,缺乏公民社會,也進一步加劇了訊息反饋的問題。習近平和共產黨面臨那麼多迫在眉睫的棘手問題。任何一種政治制度--包括美國民主在內,都沒法很快解決中國國內的這些問題。如果要成功執行政策,就需要比較快、比較準確的反饋。在當今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得不到這樣可靠的反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德國之聲:對於未來走向,目前只能是猜測。那對於過去五年、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他有沒有什麼地方讓您感到吃驚?

戴博:有兩點。第一點是我沒有想到,他不敢大膽地進行經濟改革;第二點是,我也沒有想到,習近平會把特別左的意識形態運動作為他最優先的政策之一。

德國之聲:目前很多人持這種觀點,中共政權到了必須進行經濟改革的時間點,否則經濟增長無法持續,自身的執政合法性也會受到質疑。因此,十九大可能會給未來的經濟政策定向。

戴博:定一個走向和做什麼是兩碼事。2013年,當時也定調了。而且,對於當年三中全會的方案,多數中外經濟學家都認為是一個不錯的藍圖、對症下藥。可是,習近平這五年來已經證明,他不會讓市場在分配國家資源方面有決定性的作用。恰恰相反,他越來越左,他的意識形態運動越來越猛烈。

Robert Daly, Direktor des 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m Woodrow Wilson Center
美國智庫的中國問題專家戴博(Robert Daly)圖片來源: Woodrow Wilson Center/2013 Kaveh Sardari

在中國,經濟改革沒有開始。中國政府不是不知道目前面臨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其實非常清楚。這也是為什麼三中全會的方案寫得比較好。然而如果真要市場有分配國家資源的地位,那就必須讓國企按市場規則運作。而這些國企效率低,沒有競爭力……,再加上習近平最重要的支持者紅二代一直將國企作為其"ATM"(提鈔機),他似乎是不敢惹這些紅二代和國企的。如果不敢惹,就沒有辦法進行改革。所以說,這對習近平而言是兩難。

另外一個焦點是:習近平這次是如何給反腐定位的。反腐讓習近平贏得了藍領(工人)、農民群體的支持。然而,與此同時,反腐政策讓中國官僚制度癱瘓了。由於害怕槍打出頭鳥,很多地方官員不敢出頭,不敢做出引人注目的政策,因為他們都或多或少地有一點腐敗行為。說"大赦免"有些過了,但是習近平會不會讓地方的幹部們知道--"不管你過去做了什麼,不再犯就好"?有沒有一個類似的比較手軟的訊號可以傳遞出來?這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德國之聲:十九大可能定下來的基調,對於未來中美關係是否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戴博:十九大和中美關係的大方向沒有關係,也不會是兩國關係的轉折點。中美目前在很多領域,都是必須合作,而且這種合作越來越重要。兩國不願意成為敵人,而且希望避免衝突,都希望經貿投資關係可以繼續像習近平所說的一樣作為"壓艙石"。

可實際上,當今中美關係看不到太多亮點,沒有給人帶來很多希望,中國和美國已經進入了全球競賽的階段,也就是全球領導力的競賽。這個不能歸咎於習近平,也不能歸咎於川普。這個現象存在的時間更長,力量比習近平、川普两人更大,是一個劃時代的、有歷史意義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中國有沒有可能變為一個真正現代化的、與全球接軌的國家。如果中國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放下其"天下"的概念,放下一黨專政的概念。這是中國所面臨的挑戰。

美國面臨的挑戰也很大。因為美國喜歡自己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身份,可中國已經變為一個崛起了的、可以與美國匹敵的大國。……能不能調整、接受中國的新地位,是美國的挑戰。中、美如果避免衝突,就都要改變部分本色。而如果兩國一意孤行地繼續下去,那兩國很難避免衝突。當然,這將是一個長期現象。

德國之聲:對於中美關係,台灣問題一直存在。北京的對台政策,是否有可能在十九大後發生變化呢?有學者稱,大陸可能會轉向"主動統一"。

戴博:這些可能當然一直存在。然而現在是"silly season"(新聞界的無聊季節)。很多人猜測,有沒有這種或那種可能,這是因為中國政府都是暗箱作業。由於我們的訊息量不夠,所以我們總是做出最偏激的假設--例如,萬一台灣如何如何、南海如何如何。 

其實,中國的全會多數都是比較無聊的。看看過往,總是有很多讓人昏昏欲睡的官僚講話,今年恐怕也是這樣,也會是很無聊。我們知道,他們會說,"……我們肯定會進一步對外開放、進行改革,造福中國人民和全世界"。這些俗套,我們都知道。

因此我們說,十九大本身不那麼重要,要等之後一年裡,才能看出來是否有新方向,還是習近平會繼續他這五年的政策和風格。

戴博(Robert Daly)是伍德羅‧威爾遜中心"季辛吉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他也曾擔任美國新聞總署駐華外交官,參與和主持過多個中美合作項目。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