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定義文化邊界很困難

Jefferson Chase2008年4月24日

周四開始,負責對外宣傳德國文化的「歌德學院」在柏林舉行三天討論會,話題關於「 Kulturnation 」(文化國家)。德國之聲網記者採訪了歷史學家雅豪士( Konrad Jarausch),為什麼德國要加強文化理念。

https://p.dw.com/p/DoAW
德國需要主導文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Kulturnation "(文化國家)其實無法翻譯。你如何向外國人解釋這個概念呢?

雅豪士:這個概念對於國家的定義從文化認同出發,而不是從政治制度的角度來定義。文化的範圍當然很廣,從文學、藝術,還有-對德國具有特殊意義的-音樂,到文化習慣包括聖誕節的習俗,人們唱什麼樣的聖誕歌等等。

德國之聲:最早產生這個理念是在18-19世紀德國政治割據的時代,1871年普法戰爭時形成以普魯士為主導的統一國家是文化發展的必然頂點。

雅豪士:是,如你所說,這個理念的根基的確在於18世紀晚期的文化復興,這和當時的貴族和精英階層有關,他們以法國為榜樣,開始一個反向運動,強調德語的統一性,創立了和法國文化對比高水準的文學。早期階段的文化復興是面向世界並且開放的,問題在於100年後出現的民族國家,文化理念被用來延伸到在東歐、拉丁美洲、美國中西部說德語、有德國祖先和習俗背景的人。

德國之聲:在英美國家,文化和民族國家沒有被視為有緊密關聯,而且文化理念在第三帝國時期被濫用。德國人不能放棄他們對此的迷戀和迷信嗎?

Deutschland Weimar Goethe und Schiller vor Nationaltheater
魏瑪國家劇院前著名的歌德希勒雕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雅豪士:語言的使用並不限制於政治邊界。對說英語的人來說這不是個問題,因為英國和它以前的殖民地(說英語),英語被視為世界通用的語言。但是歐洲的情況不同,法國人集體致力於讓每一個在法國土地上的人說法語-包括阿爾薩斯人-他們希望在政治上歸屬法國,但是文化上卻保留自己的特色。所以說,假設語言和文化的邊界和政治的邊界等同的話,這更是一個歐洲大陸上的問題。這樣的設想在20世紀初期已經造成問題,並且捲入了兩次世界大戰。

今天在奧地利、瑞士、還有小部分的比利時、還有比方說盧森堡,那裡的人說德語。我想如果人們能理解這其中的差別,就明白文化理念並沒有令人厭煩的政治寓意。兩德分離的時候,德國的知識份子如君特-格拉斯就強調東西德的共性。這為兩德統一提供了文化基石,這要求有經過深思熟慮的非民族主義的方式。

德國之聲:幾年前,曾經大談德國需要"主導文化",移民也必須從屬於這個文化范疇。這和"文化國家"的概念有什麼區別?

Koran Frauen
主導文化的寬容度有多大?圖片來源: AP


雅豪士:當然除了主導文化,也有其它文化的存在。問題在於生活在範圍縮小的日爾曼民族國家,1990年又重新統一的德國的人們必須有什麼共性。左派假設有對憲法的共識就足夠了。但問題在於,比如生活在柏林的土耳其鄰居,他們只說土耳其語,只看土耳其電視,讀土耳其報紙,基本是屬於孤立的狀態。他們就失敗了。他們找不到工作,形成新的底層社會。

主導文化應該包含什麼?人們非得在聖誕節的時候都會唱經典的德國聖誕歌曲嗎?還是說只要大家都能理解憲法,尊重婦女,掌握足夠的德語以便融入經濟社會?

在此問題上劃界是很困難的。保守人士希望擴展所謂主導文化的理念來使他們認為的外國人更加德國化。我想左派人士已經開始意識到,討論人們是否理解憲法中基本權利的問題時,應該考慮到公民職權中文化差異的因素。而論戰在於關於文化層面的定義到底該延伸多廣。

雅豪士 Konrad Jarausch

生於1941年,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曾在多個美國大學擔任德國歷史教授。最近,曾擔任德國波茨坦大學現代歷史研究中心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