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李安:大陸缺席金馬是華語影視的"損失"

達揚(綜合報導)
2019年11月24日

由於北京下令抵制今年的金馬獎,使參選影片數量有所下降,但是頒獎儀式依然精彩紛呈。

https://p.dw.com/p/3Td07
Ang Lee Regissuer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NN/China Daily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年一度的金馬獎被視為華語片的"奧斯卡"。著名導演李安周六表示,中國缺席金馬獎,是華語界的"損失"。去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引發爭議後,中國方面下令抵制今年的金馬獎。

今年八月,中國影視管理機構宣佈,大陸影片不得參加台灣的金馬獎評選活動,但有關當局並未陳述抵制的理由。這一步驟被普遍看作台海兩岸關係進一步緊張化的標誌之一。去年的金馬獎頒獎儀式上,台灣導演傅榆有關支持台灣國家認同的演說引起大陸在場影視界人士以及北京官方的不滿,並最終導致中國大陸抵制今年的金馬獎評獎活動。

出生在台灣的奧斯卡獲獎導演李安是金馬獎組委會主席,他表示:"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很難評判。無論是紅地毯上,還是從參展作品來看,這都是一個損失。當然了,我個人認為,今年我們仍然有非常出色的作品參選,最好的作品不比去年差。"

李安說:"今年參展影片和人數減少,當然令人遺憾。但金馬獎永遠張開雙臂、歡迎你來。"

台灣導演鐘孟宏的《陽光普照》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情和最佳劇情獎。另一位台灣導演徐漢強驚悚片《返校》也獲得最佳新導演等五尊"金馬"。成為本屆電影節的最大贏家。

周六舉行的頒獎典禮進展順利,基本沒有政治色彩。徐漢強在發表獲獎感言時簡短提及香港歷時數月的抗議浪潮,並表示"不應忘記我們的自由多麼來之不易"。

55th Golden Horse Awards in Taipei, Taiwan 2018 | Zhang Yimou, chinesischer Regisseur
去年的金馬獎揭曉儀式上,張藝謀獲最佳導演獎。圖片來源: Imago/imaginechina

金馬獎設立於1962年,是華語世界裡最重要的影視獎項之一。除台灣外,參選影片還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而今年的金馬獎評選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多部影片參選。

1996年姜文執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首次代表大陸影片參加金馬獎,而今年則是第一次大陸影片集體缺席。

2018年的金馬獎評選中,中國大陸影片《我不是藥神》奪得七項提名,而大陸導演張藝謀則因執導《影》獲最佳導演獎。

2016年,民進黨人蔡英文當選台灣總統後,一度趨緩的兩岸關係急劇惡化。北京不斷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強調為了"祖國統一",不排除動用武力。而台灣則指責北京方面文攻武嚇,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並試圖影響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