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西部的一片綠色-艾費爾國家公園

2009年6月23日

德國現在共有14個國家公園,其中之一是艾費爾國家公園,地處德國西部與比利時交界的地方。它的歷史還不算長,2004年1月1日才正式成立。

https://p.dw.com/p/IUiV
靜謐的艾費爾公園一角圖片來源: dpa

艾費爾國家公園佔地面積110平方公里,北邊以小城尼德根開始,最西南角是德國和比利時的邊境,森林覆蓋率在80%以上。公園境內還包括2005年底前一直被比利時軍隊使用的福格爾桑練兵場,主要是草場。

這裡物種豐富,據截止2008年底的統計,其中包括930多種受威脅的動植物種類如馬鹿、黑鸛、蝙蝠、歐洲野貓等動物以及黃色野水仙、不同蕨類植物等,僅甲殼蟲類,人們迄今就發現了1300多種。這裡屬於丘陵地帶,海拔200到600米,有森林草地、山崖峭壁,還有豐富的水系。這裡的土質屬酸性,養分不算高,因而適合山毛櫸林,尤其是伴生地楊梅的山毛櫸林生存。這裡的氣候受來自北大西洋的風影響,特點是雨水多、冬季溫和。

艾費爾國家公園森林局負責人瓦爾特強調道,國家公園的很大一部分過去就已被劃為自然公園,因此許多動植物原來就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那麼,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的區別在哪兒呢?瓦爾特介紹說:

「自然公園意味著人類可以在那裡進行人工維護,目的是保護已形成的大自然。國家公園則不同,人類不得干涉,任其自由生長,但人類作為遊客卻是深受歡迎的。」

Nationalpark Eifel
徒步旅行者為艾費爾公園的邊界綁上彩帶圖片來源: dpa

遠近遊客也確實紛紛來訪。艾費爾國家公園特別雇傭了幾十名公園管理員,身著灰褐色制服,頭頻寬邊帽,既巡邏保護,也帶領一群群遊客就一定主題游覽國家公園。主題游特別受人歡迎。游覽開始前,公園管理員瓦伯爾就開門見山,先說明規矩:"我先介紹一下我們的要求:垃圾自己帶著、狗牽著、不摘花草也不捕捉動物、不要吸煙、不要離開規定的路線、聲音盡量放低。"

這幾條和一般森林的規定不一樣,需要人們特別注意。在遊客接待方面,拉默茨介紹說:
「我們有意不用'禁止'這樣的字眼,而是用'要求',以避免給人造成居高臨下的感覺。我們特別推介亮點,宣傳主題游,比如橡樹林游、在野生環境下觀賞赤鹿等等,把大部分遊客引導到一定的區域,由此減少對另一些區域的干擾,使較敏感的物種比如黑鸛能有地方不受干擾地孵化後代。」

國家公園裡,到處可見賞心悅目的石頭、造型奇特的樹干,還有各種野生菌,可是注意了,這裡只許看,不許拿。但假如野果誘人,摘下來品嘗一下,看管人員也還是會酌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管理員沃爾加介紹說:「國家公園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帶走。我們管理員要是看到有人摘野果,就會上前提醒這是不許摘的。但假如遊客特別是小孩覺得好玩,摘了當下嘗一口,我們還是會通融一下的。」

Nationalpark Eifel
艾費爾國家公園內的湖泊圖片來源: Nationalparkforstamt Eifel

今天,管理員帶著來客,游覽國家公園南部的林區。只見道路兩旁滿是密密的雲杉林,在某些雲杉稀疏的地方,可見一棵棵小山毛櫸。

設立艾費爾國家公園的目的就是減少雲杉數量,恢復地楊梅伴生的山毛櫸林。這類森林原來曾經覆蓋中歐大部分地區,但從15世紀開始,人類就開始砍伐林木做木炭,致使艾費爾地區的森林所剩無幾。19世紀,普魯士政府大力推廣植樹造林,種植的主要是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外來品種--雲杉,旨在發展林業生產。兩次世界大戰破壞的林區,人們也是靠種植雲杉還林的。近200年下來,這裡雲杉"成災",使原生樹種山毛櫸所佔的比例降低到54%,南部有些林區甚至不見其蹤影。負責野生動植物管理的阿納特介紹說:「我們有控制地發展森林,就是為了主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復這裡的本來面貌。我們將逐步讓一片片林區真正回歸自然,任其自生自滅,那時雲杉數量將會自然減少以至自滅,山毛櫸數量可以逐漸回升,30年後,可望達到75%的天然覆蓋率要求。但南部有些林區現在山毛櫸稀少,恢復過程恐怕需要上百年、說不定七八百年的時間。這裡的山毛櫸依靠其自身力量恐怕恢復不了元氣,所以我們一開始也會人工種植一批山毛櫸樹苗,七八十年後,這些小樹才會長成可以向周邊播撒種子、庇護小樹生長的種樹。」

Geführte Wanderungen lüften die Geheimnisse der Natur
向導為遊客揭開「艾費爾」的秘密圖片來源: Nationalparkforstamt Eifel

由管理員帶著,遊客即可以欣賞自然風光,又可以瞭解自己恐怕注意不到的許多細節,比如路邊各種一般人叫不上名的花草,有些隱藏在其它花草下面,不知情者是看不到的。孩子們呢,則是對沿途的小動物倍感興趣,比如蝌蚪啦、螞蟻啦,還有帶齒小蠹。後者是一種甲蟲,最愛鑽進松樹干的皮下開吃,通常被看作是林業害蟲,但在艾費爾國家公園,它們卻不用擔心被人治理,因為它們有助於減少雲杉數量。

國家公園的任務也包括普及教育和科研。普及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少年兒童,為的是從小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責任心。因此,國家公園也推出各種兒童游,為青少年舉辦包括夏令營在內的各種活動,並在小城格明德的公園入口處設立了一個專門針對少年兒童的訊息中心,那裡有本地動植物標本,有形象生動的說明,還有各種訓練感官的互動游戲。護林員兼中心主任華格納女士介紹說:「我們所看重的,一方面是向少年兒童介紹知識,因為知道的東西,出去看的時候才會注意到。另一方面是生動有趣的方式,調動耳、目等各個感官,感受自然。」

目前,在緊鄰國家公園的四個小城都設有這樣的訊息中心,各自的側重點不同,都是在和當地環保組織協商下建立的。國家公園的各項工作,其實都非常注意和當地居民的合作,包括發展對環境影響低的旅遊,在保護國家公園的同時,兼顧當地老百姓的利益,比如允許使用電動遊艇游覽國家公園區內的烏爾夫湖等措施,因此深得人心。

烏爾夫湖蜿蜒曲折,深處有一個建於1905年的百年大壩,據稱是當年歐洲最大的建築工地。站在大壩上,便可看到盤踞山頭的福格爾桑城堡。該城堡是納粹黨1936年到1939年修建的精英培訓基地,是納粹黨在德國境內遺留下來的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二次大戰後被比利時軍隊用作軍營。設立艾費爾國家公園後,2006年,福格爾桑城堡回歸民用。目前,這裡設置了臨時訊息中心,遊客可以參觀部分建築。

作者: Gaby Reucher/ 施彥

責編: 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