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戰爭爆發了,現在怎麼辦?

文山 摘編
2018年3月23日

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國立刻出台反制措施,而歐洲則在最後一刻為自己爭得了例外條款。在這場貿易戰中,還有誰不是輸家?周五的德語報刊評論版,密集關注了這一話題。

https://p.dw.com/p/2uqln
China USA Donald Trump & Xi Jinping | Treffen mit Wirtschaftsführern in Peking
這只是第一輪過招,好戲還在頭後!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希望落空"為題,刊發評論認為,美國對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多少能夠減緩中國的科技進步,從而防止這個正在走向獨裁的國家威脅全世界。

"毫無疑問,中國一直在採取合法或不太合法的手段來獲取技術。北京規定在華西方企業必須與本土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強制技術轉讓,要求以優惠價格購買專利,還規定外國網路企業必須將數據中心設立在中國方可開展在華業務。"

"西方國家一直容忍中國的這種做法,寄希望於中國會發展成為一個開放的社會。但是,這一希望落空了。中國現在正走向獨裁,還伴隨有公然的稱霸訴求。對於這樣的一個國家,我們西方想要反制,還想要阻止它獲得危險的技術。懲罰性關稅就是一種反制手段,儘管這會在經濟層面上造成損害。"

Trump kündigt Strafzölle für Stahl und Aluminium an
針對鋼鐵產品的懲罰性關稅,只是一個開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ark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国《商報》以"川普抨擊中國有理,但是卻採用了錯誤的手段"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美國總統開啟了與中國的貿易戰,根本就不顧慮自己會遭受多大損失;他本應先積極爭取歐洲的支持。

"川普从故紙堆裡找出了一份危險的方案。作為其貿易反華路線依據的美國貿易法規其實也在80年代使用過。當時,美國對封閉的日本半導體制造業感到不滿。川普想以此作為樣本,但是日本和中國案例完全不同。日本是美國盟友,想要和美國維持良好關係;而中國則是對手,會以激烈的反制措施作為回應。川普接受了這一風險,完全不顧忌美國自身的損失。"

"川普对中國的批評,其主要內容是正確的。中國在市場上的很多行為不講誠信,在政府項目招標中傾向本國企業,還強迫外國企業與本土企業進行合資,讓後者能夠分享利潤與價值連城的技術。這種做法非常可恥,還會扭曲市場競爭。"

作者隨後話鋒一轉,接著指出,幾十年來,美國經濟其實也從中國獲益匪淺,許多美國企業在中國生產,降低了成本,美國消費者則得益於廉價中國商品,美國農民則可以每年出口大量農產品銷往中國,波音公司的飛機也有1/4銷往中國。

"與此同時,中美兩國正在決定未來的科技領域激烈競爭領先地位。現在,川普让這場衝突激化,而不是以冷靜的頭腦來化解衝突。憤怒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升級成貿易戰,絕不是化解貿易衝突的方式。德國、法國、英國企業也困擾於限制重重的中國市場準入機制。川普本應該咨询他们的意見,爭取他們為盟友。而現在美國總統卻在對歐洲威脅提高關稅,並頻頻發推特羞辱他們。"

"也許,川普对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是迫使北京讓步的唯一手段。但是,即便是這樣,美國也更應該先爭取(歐洲)盟友支持,然後共同對華施壓。畢竟,中國的貿易行為對全球各國都有影響。"

Autofabrik von GM in Schanghai
在許多行業,外資必須要與中國本土企業合資方能獲准進入中國市場。圖為美國通用與上汽集團的合資工廠。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

同樣是在杜塞道夫出版的《经济周刊》刊發題為"川普的貿易戰注定要失敗"的評論,認為這場把歐洲也拉下水的貿易戰根本不能讓美國獲得更為公正的中國市場準入。

"美國總統即沒有明確一個可以實現的戰爭目標,也沒有準備一份讓美國能夠及時從貿易戰中脫身的策略。川普宣稱,中國將不得不一下子削減1000萬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中美貿易順差總額現在是3700億美元)。這位商人政客的腦中有著經濟上完全不理智的想法:貿易逆差意味著美國'受損'、貿易順差則意味著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獲益'。"

"要贏得貿易戰,可沒有像川普所說的那般容易。它更像美國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冒險,直到15年後的今天華盛頓依然沒有脫身。而歐洲,是否能夠像當年的伊拉克戰爭那樣,與這場貿易戰保持距離?這非常值得懷疑。如果歐洲想要在暫時擱置的美歐鋼鋁爭端之後,與華盛頓達成持久的和平,就不得不給川普以一定的回報。"

文章接著指出,歐洲固然也是中國不公正貿易行徑的受害者,"但是歐洲人必須努力讓這場衝突降溫,防止這場貿易戰失控升級,引發上世紀三十年代那般的全球性經濟衰退。要實現這一目標,唯有進行艱難的談判。"

"化解貿易衝突,需要的是規則。在鋼鐵、鋁材等許多領域,世貿組織早已制訂了規則,只是這些規則應該得以實施。這點尤其針對中國:北京必須明白,國際貿易不是單向的,而是雙方互相做生意。川普要求中國在市場準入機制方面提供對等待遇,這是正確的。问题在於,貿易戰作為手段,只會取得相反的效果,對美國乃至全世界造成損害。"

埃森出版的《西德意志匯報》關注了這場貿易戰中的歐洲角色。評論以"並非歡慶的理由"為題,指出川普在最後一刻將歐洲的鋼鐵、鋁材產品排除在關稅懲罰之外,這固然是歐洲外交的階段性勝利,但是歐洲現在還不是這場爭端中的贏家。

"如果歐洲還堅信全球自由貿易,那就必須堅決踐行這一理念,即便面對的是一個如此不尋常的貿易保護主義國家:美國。如果歐盟以及德國現在歡慶這一階段性外交成果,那麼他們很快就會面臨下一個矛盾:那些沒有像歐洲那樣受到川普暂時保護的國家,是不是應該得到歐洲的支持?具體而言,也就是歐洲應該在世貿組織中支持誰?美國要控訴中國竊取技術,北京則要控訴華盛頓徵收懲罰性關稅。從歐洲、德國政界幾個星期以來的表態來看,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歐洲層面上的共識: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是對世貿組織規則的侵犯。"

"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又能以什麼理由表達對中國的支持呢?況且,歐洲人不止擔心會再次成為川普的標靶。歐洲固然可以歡慶階段性外交勝利,但是決不能丟失大局觀。要是美國開始搞封閉,歐洲必須在長期層面上更多地轉向東方。"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