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數字化與中產階級

Helle Jeppesen2016年6月5日

計算機和機器人越來越多取代了人。哪些工作受到威脅呢?眼看數百萬工作崗位流失,我們的社會又該做些什麼?

https://p.dw.com/p/1IxCY
Hannover Messe - Kollaborierende Roboter am SAP-Stand
圖片來源: DW/H. Böhme

(德國之聲中文網)數字化會給人們的就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不僅是德國政府在梅澤貝格(Meseberg)的閉門會議討論的主題,也是歐安組織巴黎論壇關心的重點,還是國際勞工組織明年6月年會的議題。

在全球各地,各國政府都對數字化給就業市場及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憂心忡忡。機器人今天已經取代了倉庫工人,零售商家紛紛關門,而亞馬遜這樣的自動化網購企業卻方興未艾。網上銀行取代了銀行雇員,就連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如今也面臨來自不吃不喝不睡覺的機器人的競爭。

中等收入工作減少

荷蘭國際直銷銀行(ING-DiBa-Bank)對德國3000萬份需要繳納社保的工作和迷你工作進行了研究,結論是1830萬份,也就是59%以現有形式存在的工作崗位受到新技術的威脅,尤其是文秘、包裹寄送、倉庫、零售、保潔以及餐飲業工作。

歐安組織等的研究結論雖不那麼悲觀,但專家們對整體趨勢的看法是一致的。世界銀行在2016年發展報告中也指出了數字化的弊端。

Bangladesch Textilfabrik
會縫紉的機器人已不再是夢想。它們會代替縫紉工人嗎?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

雖然很多人從數字化中獲益,但經濟學家、世界銀行該報告主要撰稿人迪帕克‧米什拉(Deepak Mishra)說,"中等收入的工作在減少,同時,為沒有受過培訓的人以及高素質群體提供的工作卻在增加。"他說,關鍵的問題是,人們如何才能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讓自己繼續成為生產中的重要部分,而不是被機器所取代 。"令人失望的是,數字化的優越性不能讓社會下層得到好處。

增長在上層中分配

獲益的首先是社會上層。日內瓦國際勞工組織經濟學家伊瑪佳德‧鈕布勒(Irmgard Nübler)表示,自動化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問題在於,獲益的主要是機器和資本的擁有者,導致收入高度集中以及分配極度不公。

這樣的發展狀況在以前的工業化階段也曾出現過,比如蒸汽機和電力的發明。不過,新的工作代替了被淘汰的工作。娛樂服務業隨之誕生,但前提是收入提高、業餘時間增多的中產階級的壯大。

數字全球化

這位國際勞工組織的經濟學家認為,世界正處在一個轉型期。雖然數字化導致大量工作崗位流失,但新市場也隨之出現。她說,"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有很多高素質的人。他們的收入卻只有在德國的三分之一。隨著全球數字化的實現,今日的歐美企業將工作轉移到印度等勞動力便宜的國家,比如會計、數據收集和編程。

Symbolbild Amazon Lager
亞馬遜倉庫圖片來源: Reuters/N. Hall

中產階級能否生存?

鈕布勒說,在就業市場數字化趨勢加強的情況下,是否能維持全球中產階級的存在是一個關鍵問題。"我們必須塑造未來,社會正在老化,發展中國家需要新科技提高生產力,但新科技的改變必須伴隨著結構性的改變。"

世界銀行的看法相似,指出政治框架結構是保證全球數字化公平發展的工具。世界銀行的的帕克‧米什拉說,"這是科技與管理之間,以及科技和素質之間的一場賽跑。"

他認為政界應該擔負起責任,改變培訓系統,建立數字安全交換的規則,讓社會能夠適應數字化發展。而一些國家在這方面顯然做得更好。

從有關數字化影響的國際會議數量來看,政界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有一點是肯定的,只有那些及時對此予以作出應對的國家才能成為數字化的贏家。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