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隆即興音樂家北京登台紀實

Matthias von Hein2007年8月26日

說起德國與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給人的印象是,這往往是經過官僚機構的策劃,而後由官方推廣宣傳的一些項目。當然這種形式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如果看一看另類的文化交流,更令人有新鮮感。例如一群來自科隆的前衛藝術家就正在與中國同行進行合作,並在中國登台演出。德國之聲中文廣播部主任馮海音從北京發來如下報導。

https://p.dw.com/p/BXz6
實驗音樂會的現場效果圖片來源: www.i-motion.ag

在北京朝陽區的酒仙橋有一片舊廠房,是50多年前由民主德國的建築工人援建的。幾年前這片廢棄的車間和周圍場地經過改建成了一個藝術小區。現在在叢生的雜草和生鏽的鋼管之間,是現代風格的的畫廊和工作室。過去這座工廠沒有名字,人們只叫它798廠。今天,來自國際上的藝術搜寶者是這裡的常客。儘管中國的藝術市場日趨商業化,798仍然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空間。

來自科隆的「新細胞」小組8月中將在北京舉辦名為「先風」的音樂會。這是「大聲展」藝術節的一個組成項目。大聲展自2005年開始舉辦,目前已是中國現代藝術,設計,建築和電子音樂方面引領潮流的藝術節。顏峻是大聲展音樂部分的負責人,他是中國實驗派音樂的領軍人物之一。在解釋為什麼邀請科隆的新細胞小組來中國時,他說:「我想,中國前衛音樂的圈子需要更多即興演奏的音樂,我們需要這方面的影響和啟發。」

新細胞的演出正是實驗和即興發揮,稱之為多媒體即興音樂。音樂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錄像投影,米夏埃.蒂斯在屏幕上以真實速度顯現變化多端,轉瞬即逝,令人迷幻的影像結構,使得畫面外的音響變成一種視覺的體驗。演出在位於798藝術園區內的「南門空間」畫廊裡進行,並不大的空間裡觀眾坐得滿滿的。馬蒂亞斯.穆赫是新細胞樂隊的創建者之一和長號手。

來自德國的實驗派音樂在中國也有觀眾,這並不讓他感到吃驚:「這樣的觀眾群在世界各個地方都存在。當然,我們這種音樂和行為藝術,裝置和錄像加工不是主流藝術,不可能為大眾所接受,而是一種自成一格的藝術,有特定的群體對此感興趣,他們可能有不同的背景和年齡,但我想這樣的群體在每個國家都有。」

新細胞小組推動的是自下而上的文化交流,不僅包括在大聲展藝術節上演出,他們與中國同行相互切磋已經有多年了。在中德之間牽線搭橋的是何艾科,這位聲像藝術家已在德國生活了9 年,但同時與北京的藝術和媒體界保持著密切聯繫。今年年初,就有多位中國藝術家應邀訪問德國,同新細胞小組一起在摩爾斯爵士音樂節和科隆音樂節上進行了即興演奏。9月份,還有10多位中國藝術家將來德國舉辦音樂會或行為藝術演出。

何艾科則將參加大聲展藝術節的演出,雖然這是在她的故鄉中國,但她卻並不因此感到輕鬆:「我在中國演出時,更加緊張。我總是想,中國觀眾可能對這種形式的音樂還不能完全接受。不管怎麼說我還是中國人,這種時候會更小心一些。」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