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華人科學家發現:地球有顆堅硬的心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4月18日

很久以來,人們就估計,地球的核心-所謂地核-是固體的。然而這一點始終未能得到證明,因為鑽探到不了那個深度。現在,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華人科學家曹愛民(音)為首的國際科學家們找到了相當有力的證據。

https://p.dw.com/p/6We5
我們神秘的地球圖片來源: AP

幾百年來,人類反復獲得那條令人痛苦的消息:我們的地球並不是由冷卻了的岩石構成的。火山們噴出的岩漿清楚地表明,地球內部並非只有固體的石頭。

今天,地震學家們知道,在地表下面沒多少公里的地方,就存在著一個所謂的軟流層。在那裡,熔化了的物質所佔有的比例明顯居多。這也由地震波經過這一層時速度明顯放慢這一點得到顯示。

在更深的地下,那平均厚2500公里的地幔和更下面的、直徑約5000公里的地核只能通過地震波來研究,人類目前的鑽探無法到達那個深度。

1936年,丹麥地震學家英格.雷曼女士證明,地球內部有個地核存在,它的外殼是液狀的,而內核是固態的。然而,至今無法對這個理論作出百分之百的求證。甚至對地核究竟是液體的,還是氣體的,還是固體的,科學界至今仍是各執一詞。

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一份新研究報告可能會給地心研究帶來根本性的轉折。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華人學者曹愛民(音譯自Aimin Cao)和他的兩名同事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明,證明地球確實有一個堅硬的、固體的核心。這幾位科學家系統地分析德國格萊芬貝格埃裡紀錄下來的地震波數據。格萊芬貝格埃裡(Graetenberg-Array)是德國南部紐倫堡附近的艾爾朗根周圍各地震測試站的一個網路。

以曹先生為首的科研小組仔細研究了1980至1999年間在太平洋南部發生的20次較大規模地震的數據。曹先生等在美國專業雜誌「科學」發表的文章中稱,德國南部被證實是理想的觀察點,因為由那裡觀察的數據須通過地核的傳遞來收取。

曹先生和他的同事們對格萊芬貝格埃裡的數據進行複雜的處理,然後與以有一個固體地核為出發點作出的理論預測結果對比,結果是二者驚人地相似。

科學家們在尋找地核體性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謂的PKJKP相(PKJKP Phases)上。PKJKP相是通過地核時會發生變化的地震波。它們在經過液體的地核外層時的形態是密集波或謂P波(類似聲波),進入地核內部後變成剪刀波或謂S波。穿過地核重新進入地核外層時再次變回成P波,因為剪刀波在液態中是無法傳導的。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