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605 Kunst Zeche

Cornelia Rabitz2008年5月17日

煙囪、煤炭、機器、礦工還有艱苦的工作:這一切都已成為往事。魯爾區現在發生了徹底的轉變。過去生產所謂"黑金"的煤礦現在變成了博物館。魯爾區是201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多個城市以整個地區的名義獲得這一稱號還屬首次。他們打出的口號是"以文化促轉變"。位於埃森的關稅同盟礦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裡不僅成了一座帶有公園、餐廳的博物館,而且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https://p.dw.com/p/E1Fz
圖片來源: Barbara Cöllen

關稅同盟礦區1932年投入生產。現在它成了德國工業文化的見證,成了一座標誌創造精神的紀念碑。不僅如此,關稅同盟礦區還是建築上的傑作:無論門把手、路燈、台階還是包浩斯風格的管理大樓都經過精心設計。就連魯爾區以外的人都稱讚這裡是世界上最美的礦區。帶領大家參觀園區的弗蘭克‧斯韋塔拉說:「關稅同盟礦區是卓別林電影"摩登時代"或者"大都會"的現實翻版。」

巨大的車間經過了整修。煙塵、噪音、沉重的工作都已屬於遙遠的過去。過去這裡最多曾有2200名礦工同時在井下作業。另外,為了保持礦井正常運轉,地面上還需要240個操作人員。不過這裡徹底關閉前,就只剩50名工人在工作了。

礦區標誌著魯爾區的結構轉型。1986年礦區關閉後,人們決定繼續保留這些建築。目前每年的維修費用是1千萬歐元。

不久以後,關稅同盟礦區也會成為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項目的一個重要展示平台。魯爾區的53個城市及鄉鎮以整個地區的名義申請並獲得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稱號,這在歷史上還屬首次。活動負責人尤根‧菲舍爾表示:「魯爾區由於歷史原因必須有所轉變,必須尋找新的生存基礎,特別是文化上的重新定位。在我們看來,結構的轉變首先是一種文化的轉變。」

有關單位為準備文化年活動設計了2100個項目計劃,最後會從中選出300個在不同城市付諸實施,以吸引盡可能多的民眾參與。移民文化也將在文化年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畢竟從礦井時代至今,魯爾區已經聚集了來自140個國家的移民。來自6個國家的編劇將圍繞歐洲話題用德語撰寫話劇,在魯爾區上演。除此以外,一條貫穿魯爾區的高速路也會因舉行民眾慶典而關閉一天。煤礦工人的生活和工作也是文化年活動要涉及的內容。

弗蘭克‧斯韋塔拉說,在魯爾區,展覽或者游戲場地綽綽有餘。他說:「關稅同盟礦區其實並不大,只有13.5平方公里,但是在它地下還有120公里的隧道。再加上杜伊斯堡、哈廷根等地區的礦井隧道,總共將近8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