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還是德國製造好?德領先機器人公司撤出中國

2024年2月22日

據德國《商報》獨家報導,擁有領先技術的德國機器人初創企業Neura Robotics將不再繼續在中國製造機器人,而把生產遷回德國。

https://p.dw.com/p/4ckLn
智慧型機器人企業涉足中國市場,應該更謹慎還是更果斷?
智慧型機器人企業涉足中國市場,應該更謹慎還是更果斷?圖片來源: 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總部設在德國巴符州的Neura Robotics迄今的產品在德國研發,但有4款智慧型機器人是在中國生產。這家成立於2019年的初創企業日前對《商報》證實,打算把全部生產遷回德國。

公司創辦人大衛‧雷格(David Reger)說:「儘管面臨(德國)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等多重挑戰,我們還是未雨綢繆,把生產遷回德國。」他表示對德國作為生產投資地有信心,因為「德國製造」仍是世界公認的品質保障。

此前Neura已與曾經的合夥人深圳大族機器人公司分道揚鑣。雷格對《商報》說,雙方的合作並不順利,中方夥伴意向承諾的投資無法到位,而這對這家年輕的德國初創公司來說至關重要。為商談融資,雷格曾在疫情封控期間前往中國,並被隔離3周,但最後空手而歸。

德國也要技術「自主」

後來,雷格找到的新的投資方,買下了大族機器人持有的Neura股份。目前Neura的主要股東均是西方公司。

Neura開發了具有先進感官功能的協作機器人 (cobots),例如一款名為Maira的產品,是世界上第一個结合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認知協作機器人,能夠自主操作並與人類互動。這款機器人的介紹目前在大族機器人的網頁上仍能看到。

中國人的海外收購

自從中國美的集團收購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掀起巨大爭議之後,業界投資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自主地位。德國機械製造商協會(VDMA)的一份佔領文件曾指出,中國通過政府補貼、風險投資和傾斜的產業政策大力推動本國機器人企業發展和擴張。

庫卡收購案後,德國政府修改了對外經濟法規,以加大歐盟以外的投資方收購德國公司的難度。

德企投資創新高,中小企業不積極

Neura的新股東之一,HV Capital的格魯納(Fabian Gruner)對這家初創企業回歸德國製造的決定表示歡迎,認為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德國的技術自主和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而且目前的股權結構保障了企業的目標與所代表價值符合歐盟的標準。

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和投資出現了一些變化。德國經濟研究所(DIW)一周前發布的報告指出,儘管去年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長創下新高,但過去4年德企對華投資全部都是營利之後的再投資。此外,也有企業撤回資本。許多中小企業正尋求減少與中國的生意往來,甚至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德國在華商會1月的調查指出,已撤出或考慮撤出中國市場的德企佔比,在過去4年間增加了1倍以上,達到9%。54%的在華德企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增加在中國的投資;44%的企業已經採取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包括地緣政治局勢變化、供應鏈風險等。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 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