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人“打”中国人令观众厌倦

2006年5月2日

越来越多的中国乒乓球员赴海外打球,国际性的比赛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代表不同国家却是中国球员之间对决的场面。也许,让洋球员去中国“插队”才是提高国际乒乓球技术整体水平的最好方法。

https://p.dw.com/p/8Lue
代表德国队的孙祯琦和代表澳大利亚队的苗苗在比赛中。图像来源: AP

第48届世乒赛上中国海外军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德国女队的两名主力队员吴佳多和孙祯琦就分别来自浙江和辽宁。小组赛中同德国队对垒的各国球队中唯一没有中国球员效力的只有韩国队。不少中国球员都在欧洲乒乓球俱乐部打球并代表欧洲各国参加世界级比赛,他们在各国俱乐部不仅是球员和教练,同时也是训练和比赛的心理辅导员。

每一个远离祖国赴海外打球的中国球员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但他们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中国,他们都接受过严格的乒乓球训练。半年前开始在德国打球的吴佳多说:“以前我每天训练6个小时,这还是最低的训练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有机会入选国家队。但是凭借他们现在的水平可以十分轻松地在欧洲的俱乐部找到一个打球的位置,而且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俄罗斯的核物理学家。

以前,如果一个中国球员想在国外打球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去海外打球就意味着泄露中国乒乓球选手训练的秘密。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的乒乓球选手也开始“遍地开花”。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施之皓说:“我们祝愿在海外打球的中国球员取得好成绩,并希望他们能够将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

对这些中国海外球员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虽然他们在中国不属于一流球员,但是凭借现有的实力在其他国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一位名叫丁毅(音译)的中国乒乓球男选手在奥地利既是教练又是陪练,一段时间后,奥地利男选手逐渐开始可以打败丁毅了。再往后又有新的中国球员来到奥地利,在此作用下,三年前奥地利甚至出了世界冠军Werner Schlager。

在海外有这样的笑谈,一个中国球员以前从来都没见过挪威人,但是自己却突然变成了挪威人。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主席阿达姆色拉拉(Adham Sharara)说:“我们建议各国俱乐部或者协会和中国球员签订合同并提出条件,中国球员每年在其效劳的国外球队的训练时间必须达到规定数量。”

中国球员在海外打球也为国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些风险和弊端。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比赛中,两军出战对垒的选手都是中国人,虽然他们代表不同的国家参加比赛。很多中国选手在各国球队中占据着主力位置。可是观众并不只想看中国球员间对决。

色拉拉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将不会设置像足球比赛中这样的规定:代表一国参加比赛的选手不能代表其他国家参赛。另外,色拉拉还说:“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中国人,而是其他国家本身。其他国家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国家的乒乓球运动的水平。”欧洲和中国之间,女子乒乓球选手间的差异尤其大。也许今后能有更多的欧洲乒乓球选手到中国学习乒乓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