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书里看中国:醒转的巨人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10月11日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业大国到工业社会——中国的巨大转变无法令人视而不见。正如英国首相布莱尔不久前在北京所说的那样:“人们需要搞清楚,他们正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https://p.dw.com/p/7IEc
繁华夜景图像来源: dpa

世人正在用惊奇的、不无忧虑的目光注视着中国,这个日渐崛起的东方大国即使不会在21世纪称霸,也会以它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一位名为沃尔夫冈·黑恩(Wolfgang Hirn)的德国经济记者呼吁道:“我们再也不能漠视中国的变化,如若不然,我们必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随后,他又列举了一连串数据来证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全世界每售出两架相机、每三台空调、每四台电视,就有一台来自中国。中国生产的手机、纺织品充斥着全球市场,中国的能源饥渴推动了世界价格的飙升。中国成了各国政治家、企业家、记者们的必经之地,而形形色色关于中国的书籍也亮相在各大书店的畅销书籍排行榜里。

例如,东亚问题专家卡尔·皮尼在其所著的《亚洲世纪》一书中对中日两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开对比。21世纪的亚洲潜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是皮尼一书的核心思想。但是作者也十分清楚,上升道路上决非没有暗礁:一个是社会自身的内忧,另一个则是中日冲突升级可能导致的外患。

皮尼分析的危机因素首先潜藏在中国平行进行的多种体制转型过程之中,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业国家到工业社会、从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到参与全球化企业竞争。合理控制这些进程的有序发展对于当权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皮尼认为,为了维持社会安定,中国需要一个可持续性的高经济增长率,否则,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暴动可能重演,后果对于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不堪设想。

皮尼继而指出,中国中央政权和地方政府之间经常产生政策偏离,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人口占全社会10%的富裕阶层拥有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如何确保每年创造出几百万的就业岗位呢?与此同时,旧有经济模式改革使得大批国有企业职工正在沦为下岗工人。

失业队伍的逐年庞大、社会不公现象的比比皆是、党员干部的贪污腐化……今日中国确实不乏可能引发社会动乱的隐患。单只在去年,中国大大小小的抗议示威事件就有7万4千多起,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民众怒火是否有朝一日将会颠覆当局统治呢?

在作者皮尼看来,只有少数的异议人士倡导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设,实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当代中国青年对政治普遍不感兴趣,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专制统治远远不像一些德国学者预言的那样,会在今后几年内全面崩溃。另外,皮尼认为中共领导人虽然普遍奉行教条主义,但其适应能力不容轻视。这位东亚专家表示:“多一些民主完全是有可能的,不过那将是中国式的。”至于中国式民主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皮尼没有做出进一步阐述。

相比之下,沃尔夫冈·黑恩所著的《中国挑战》更是不惜笔墨地描绘了中国近些年来的改革成就,没有像皮尼那样对社会问题给出必要的关注。黑恩还另外开辟了一个章节,重点讨论经济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酸雨、河流污染、乱砍乱伐等现象。

黑恩认为,中国政府在经济利益面前忽视了环境治理,从中期及长远眼光来看,必将给中国及全世界带来严重危害。他说:“虽然中国当局现在不再回避环保问题,但是并没有真心实意地全力以赴,经常在诱惑和压力面前做出妥协。”

黑恩还在书中提到了在他看来值得中国大陆借鉴的台湾民主模式,并且批评了西方列国亲大陆、远台湾的外交政策,他说:“权力交易总是占了政治理念的上风。”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http://www.dw-world.d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