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Chi0412 Xuxu

程晨2008年12月7日

今年初开始,一本名为《婆婆媳妇那些事》的网络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上万名读者跟贴,对小说进行分析,并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而这本书的作者徐徐,其实已经旅居德国多年,她是如何身居国外却能坚持用中文写作,并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https://p.dw.com/p/G7jL
传统式的中国饭桌?图像来源: Eric Pawlitzky

1995年,一部名叫《大一女生》的校园小说被少男少女们奉为"校园圣经",多次再版。作者徐徐自己当时也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大一女生》是她发表的第一部小说。13年后,《婆婆媳妇那些事》又引起了轰动,不仅在网上引起了论战,也已正式出版。这时的徐徐已经旅居德国7年,成为了德国最大的华文报纸《华商报》的总编辑,同时也是孩子的母亲。

虽然都是小说,但在徐徐看来,这时的作品和以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她说:“因为我写东西仍然是比较偏向于,以前主要是文字、作为一个文字工匠把那些文字组成一个感觉很美感的东西,也就是读文字是一种享受,但是现在我更多的是要让人觉得读内容是一种享受,而且这种内容是有争议的、能引起探讨的。这是我创作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最大的不一样。”

从《大一女生》到《婆婆媳妇那些事》,徐徐已经出版了7部小说,其中,《邂逅》、《坐过站》、《婆婆媳妇那些事》第一部和第二部都是在德国写作完成的。徐徐觉得,与早期的作品相比,她现在更主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徐徐说:“作为文字工匠毫无疑问是退步的。我现在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作为生活的表达者,我是远远比那个时代进步多了。现在我进入了这样一个环境,从冲撞文化冲撞到现在慢慢按照这边的就是很不同的角度,很不同的立足点去考虑问题,这些都给了我很多的对比,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信息源,而且这种内容是带着一种思辨的,带着一种对比的、思考的。”

有网友总结说,《婆婆媳妇那些事》表现的是两代人之间的对抗,而对于那些旅居国外的中国人来说,感受更深的还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对抗。其实,对于徐徐本人而言,这种中西文化对抗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自己骨子里面我是一直保留中国的习惯,比如说像对待小孩子的教育上,我还是会在孩子幼儿园回来的时间让他背一些古诗词,背一些三字经,像自己的话,我一个人的话,假如需要一些情绪上的排遣,我会忍不住轻声地哼一些中国的、自己喜欢的歌来排遣,我到现在为止,只要有可能,我都使用筷子,只要在家里我都不使用刀叉。就是说这种东西已经进入了我自己的骨子里,不会改变了。然后在表现上的话,我觉得是一种混和物了,就像在德国有德国的做法,在中国有中国的做法。”

正因为对中西文化对抗有了切身的体会,这已经成为了徐徐接下来写作的方向。2009年,徐徐已经计划要写三个选题,一是外嫁夫人,二是关于德国小镇生活的随笔,三是《婆婆媳妇那些事第三部》,而直接表现中西文化对抗的外嫁夫人选题将是首先要完成的重点创作。

她说:“下一个完全就是很正面的、直接的,中西合璧的家庭来很直接地展示中西文化对抗了。但是它不是很严肃的,而是很诙谐的,我理想中的完成的这个稿子,让人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气氛中来感受文化对抗,中西文化究竟是哪一些不一样。我想通过这么一种原汁原味的生活表现生活的原生态。讲几个中西合璧家庭里面的那些故事,那些不伤感的故事,而且甚至是带着一种喜剧效果的,我期待着,我接下来的小说以一种很生趣的、生动的文化对抗来表现一种、特有的一种生活吧。”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