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以教学之名,行广告之实

Michael Hartlep2015年8月15日

今天是儿童,明天便是消费者。公司对此很清楚,于是尽早下功夫,当孩子们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让他们成为自己产品的消费者。

https://p.dw.com/p/1GEl4
Deutschland Schulklasse in Gymnasium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Murat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今后是要租房还是买房?"这是一套8至10年级练习作业的标题。它的画外音是:租房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学生在属于自己房产的家里享受到"感情价值",发展的机会随之丰富。而且,买房合算呀,你看能省多少钱。不过,以上信息全都来自私人建筑储蓄所协会,而且没有标明在作业练习单上。

以上不过是一个例子,它显示经济界和一些协会怎样绞尽脑汁把他们的产品理念灌输给正在上学的中学生。奥格斯堡大学(Augsburg)的研究者发现,在调查的20个大企业中,有16个在互联网免费提供课用学习资料。这是大公司无私的奉献吗?未必。

来自"监督游说"组织的卡梅拉(Felix Kamella)说,"公司很想让学生依赖上它们的品牌,并让他们从此树立对世界的看法"。越早这样做,收效也就越大,因为青少年时期,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未固定。

Deutschland Gesamtschule Barmen in Wuppertal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Becker

公司希望学生对产品产生依赖

正因如此,许多公司把游说活动做进了小学校,给它们带来可以产生影响的资料,更有甚者,直接在学校做起广告。蛋糕烘烤业巨头Dr. Oetker推出的教学资料名为"快来,让我们一起做糕点!",它可以在互联网免费下载,里面有制作程序,而烘烤蛋糕一定还需要其他的Dr. Oetker产品。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填空游戏,了解Dr. Oetker先生当年是怎样发明烤粉的。公司还在互联网上提供到公司进行"一日游"的活动,届时孩子们可以用烤粉进行多种试验。

有些公司将"专家"直接派遣到课堂。比如,保险公司代表给孩子们传授保险业以及金融业的知识,所有费用自然由公司承担。这些"专家"只是传授知识吗?未必。

企业还特别喜欢做广告。 Funny-Frisch和大众汽车公司赞助学校的运动会,其他一些公司则搞一些网上游戏,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公司希望的是游说和争取学生。

Pressebild Schneckental-Grundschule - Intersnack EINSCHRÄNKUNG
图像来源: OBS/Intersnack

家长希望独立自主的教育

德国一些联邦州规定,在学校做广告受到法律明文禁止。于是,企业为它们的活动想出新名词"教育交流",但它的内容是什么,没有进一步的法律定义。此外"教学用具自由"的原则不容忽视,它的含义是,用哪种教学资料和用具,决定权在老师那里。

许多家长认为,在学校进行商品游说的做法已超越了界限。联邦家长协会的帕贝尔(Wolfgang Pabel)说,"作为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受教育的环境是独立自主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他们独立自主做出决定的能力。"他还表示,学校和教师都需关注教学资料的出处,以及发放教学资料的动机。如果动机不透明,那么这一教学资料也不可用于学校的教学。

许多教师都深知这一责任。他们对这类教学资料也都投以怀疑的目光。不过,一旦碰到养老、生产食品或者手机合同等话题,老师们也没有其他选择,因为现行教科书里不含这样的内容。于是哪些资料使用,哪些不用,由老师来决定。如果老师对教学资料有疑问,全德国都还没有一个官方的给予老师解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