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流行花钱学调情

德国之声2008年1月1日

“我不行!”--再用这种借口来搪塞恐怕不灵了。活到老,学到老。确实,如果愿意,多大年龄都可以学新东西。自学有困难,还可以请人指导。而德国现在有数以万计各种类型的指导,并形成了一个行业-生活指导。

https://p.dw.com/p/Cins
Hi, how are you!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五男三女参加了一个在科隆举办的周末调情指导班。学员的年龄从24岁到52岁。尽管参加调情指导班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认为自己不善于调情。而指导员戴斯勒女士则坚信,他们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调情水平:“每个人都能学习调情。调情不仅仅是说几句调情的套话,而是一种意识。人们能够学习的就是这种调情意识。学会更多地展示自己,更勇敢一些。学会认识到什么能够使自己快活,什么能使别人快活等等。”

调情前需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有错过了机会的遗憾:有时是因为情绪不佳,有时是因为担心自己的魅力不够,有时又害怕主动与人搭讪会遭耻笑等。要想成为调情能手的话,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些心理障碍。在训练班上要学习的就是更好的展现自己,寻找正确的调情目标。戴斯勒女士解释说:“如果你对一个陌生女人说,你喜欢她。那她会说你在撒谎,因为你根本不认识她。你只想跟她有一夜情罢了。”

德国的“指导”花样繁多,从商务,交际到整理家务等,你都可以找到指导。德国有三万名左右的生活指导,并有指导联合会。该联合会的米勒尔告知:“现在的生活比十几二十年前复杂多了。现在已经没有明确的宗教及道德约束。人们必须自己去寻找生活方向以便能够立足于社会。”

波特女士是柏林的一位仪容指导。一名女顾客坐在一面大镜子前。波特用熟练的双手很快就将这位女士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口红的浓度恰到好处,而眼影的颜色赋予眼睛以更大的魅力。这位顾客非常满意。波特女士说:“我鼓励所有到我这儿来的顾客。她们都是飘然而去的,因为她们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美。我不只是安慰顾客。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美。而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个美发掘出来。”

柏林洪堡大学心理学家德尼森指出,在现代效率社会中,生活指导还能起到医治心理疾病的作用。但与心理医生不同的是,去找生活指导是件时髦的事。人们不必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心理病人。他们不是去接受治疗,而是去接受生活指导。

虽然舞刀弄剑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良好的举止又成为一种时尚。柏林的邵曼先生自称是礼仪指导。本周末,他招收了10名20至50岁的男女礼仪学员。他们想学习社交礼仪。比如如何能够优雅吃一片绿菜叶,同时还能与同桌随意交谈。一位年轻姑娘认为这样的礼仪课会给她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益处:“有时候我说话不加考虑,声音也很大。其实我并不是不尊重对方,只是不知道如何能做得更好,结果得罪了对方。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了。”

两天的礼仪指导课收费350欧元。单独指导还要贵,甚至高达两千欧元。需要单独指导的一般都是公司经理。他们缺乏的不仅是饭桌上的礼仪,而且缺乏与人打交道的敏感。邵曼自豪地说:“我喜欢这个工作的原因是,我指责了别人的缺点,别人还得为此付钱。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想象的。我也不是那种抹不开面子的人。我会直接指出,某某先生,吃饭不要叭唧嘴。胳膊肘不要放在桌子上。”

在德国,每个人都可以自称为指导。这是一个没有受到保护的行业。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付钱接受指导。米勒尔指出,不是说所有接受指导的人都有很大的生活问题,都受到生活的沉重打击,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实际上都是些掌握了生活的人,是有生活目标,想更上一层楼而接受专业指导的人。

科隆的夜晚是八名调情学员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想做调情好手,光学习理论不实践是不行的。女学员赛拉临走前又看了一遍指导的要求:“目光接触,微笑,提问,问候陌生人。我们要尽量做到不被拒绝。我一直在想,说什么样的蠢话才会被拒绝呢?”

八名调情学徒从一家酒馆出来又进了另一家。出丑的担心逐渐消失了。但赛拉还是有所遗憾:她想打听那个英俊酒保的电话号码。虽然酒保抛给她一个友善的微笑,但却没有告诉她电话号码。

而赛拉从中得出的经验是,被人拒绝也没有多可怕。如果你把调情当作是一种可以带来快乐的游戏的话,遭拒绝时也不会感到很难堪。而让施蒂帆感到惊讶的是,当他向陌生女人献殷勤时,得到的友善微笑和惊讶目光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但他对取得的成果仍旧不太满意:“我希望能够继续完善调情技巧。比如我如何能够控制节奏,如何使局势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等等。另外在调情技巧方面,我应该再自信一些,再自然一些。”

而第二天的调情课正是要完善这些。学员要扮演角色,要奉承对方,还要做对话练习。两天的指导课就能把这些学员训练成调情高手吗?这很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调情可以学习而且可以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