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Büchner-Preis an J.Winkler

2008年11月3日

死亡,同性恋和天主教是奥地利作家约瑟夫-温克勒作品中的常见主题: 温克勒荣获本年度的格奥尔格-毕希纳文学大奖。该奖项设立于1951年,是德国最重要的文学奖。

https://p.dw.com/p/FmiV
奥地利作家约瑟夫-温克勒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毕希纳奖旨在奖励那些"对塑造当代德国文化生活作出卓越贡献大的作家。" 到目前为止,毕希纳文学奖的获奖者中不乏大名鼎鼎的文学巨匠,京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和艾芙列-叶利尼克等就是其中的三位。德国语言和诗歌学院表示,授予温克勒毕希纳奖的原因在于,他的文笔"引人入胜"。尽管温克勒著作颇丰,也多次获奖,但他依旧鲜为人知。

约瑟夫-温克勒于1953年出生在奥地利的凯恩藤。其小说处女作发表于1979年,那时他年仅25-26岁。该书书名为人子。书中记述了作家童年时代的农村生长环境。"村里的牧师说,有些事情是人们难以启齿的。我就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想说人们不想说的事情。除此之外,我对其他的一切都兴趣索然。"

温克勒的最大愿望是进行表达。在家里也是一样。温克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第六个孩子。家里的规定是少说话,一切都在沉默不语中进行。"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了数十年,我们只谈最重要的事情。每当我想问她点什么事情,她总是耸耸肩膀。正因为如此,我对语言有着一种特殊的需求和渴望。"

禁忌话题"死亡"在温克勒的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温克勒是一位多产作家,其代表作是"人子","凯恩藤的阿克曼先生","母语"以及"苦橘墓地"等,作品中弥漫着浓浓的诗意,大多以揭露虚伪的奥地利天主教,对死亡的膜拜以及朗诵经文时的虔诚和幸福感为表现主题,同时勾勒出一幅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 温克勒的文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善于精炼概括,从不拖泥带水。"在写下几个句子,两三个章节之后,我会把它们拼凑在一起,越积越多,这时会出现更多的色彩,词句的颜色,之后我会尽情发挥,不过,对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形式和结构,它们必须非常严谨,清晰。"

令约瑟夫-温克勒产生创作灵感的并非重大议题。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语言和音律。"我几乎不敢涉足抒情诗领域,抒情诗对我来说是最为复杂的。我认为,即便我能够驾驭诗歌,那也是抒情散文或是散文诗。其实我一直在尝试接近诗歌,因为最令我感兴趣的与其说是散文的结构,更不如说是散文的节奏和韵律。我可以借此展示自己的强项。"

除了死亡和天主教世界的压抑以外,同性恋也是奥地利作家温克勒的表现主题。两位朋友的自杀事件使温克勒创作了意大利题材的小说"苦橘墓地"。在中篇小说"静物"中,温克勒进一步表现了其童年主题,温克勒在作品中再现了罗马人的日常生活。2001年,温克勒为此荣获阿尔弗德-多布林奖。而这绝不是温克勒摘取的唯一奖项,他为此多次获奖,其中包括贝格恩-恩科海姆城市写手奖,2007年在法兰克福作了著名的抒情诗讲座。那时,温克勒就明确指出,诗人往往我行我素,从不顾及他人。他没有义务娱乐别人,或是教育启蒙他人。今年秋季,温克勒计划出版一本新书,书名是"我拔下一根眼毛刺死你"。

"如果我成功地创作出优美的篇章,我会感到非常满意和高兴,如同所有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