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西方名牌也要适应中国消费者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 编译2005年5月23日

西方名牌产品在中国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如电冰箱市场,中国产品的占有率甚至高达80%。进口品独占鳌头的手机市场,短短四年内中国国产手机比例从5%提升到37%。商报引用专家的话分析了外国厂家竞争不得力的原因:

https://p.dw.com/p/6gMt
外国名牌在中国也不能“耍大牌”图像来源: AP

“上海咨询公司顾问齐格勒认为,西方名牌在中国遭到巨大困难的原因首先是名牌战略、代表性产品和相关的名牌价值没有适应新形势。‘许多多国集团没有充分分析中国消费者的目标和愿望及购物步骤,即使有说服力很强的市场调研报告,但企业总部及地方分部难以以此制定正确的营销措施。以汽车工业为例:在中国街道交通混乱、购买力强的阶层喜欢雇司机开车的情况下,仅按汽车动力来评定汽车就很成问题了。当然,一个品牌应保持自己的核心,但在一些点上不做改进,许多外国名牌生产厂家的生存变得十分困难。

而瑞典家具连锁店宜家则是一个使全球经营模式适应地方特点的样板。由于‘自己动手’组合家具的原则在中国不受欢迎,宜家立即取消了这一方案。服务人员收五欧元,为顾客在家里装配好家具,购物三百欧元以上,免费送货上门,这也因为中国只有少数人拥有汽车。地方化经营并没有损害宜家追求新潮的声誉。相反,宜家仍然处于绝对名牌的地位。”

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说,外国连锁商家在中国从黄金海岸向内地大城市的积极扩张引发了新一轮激烈竞争:

“这一扩张带来了排挤式竞争、造成了一些地方商业供应点过多的现象,有可能出现先前汽车工业和电器生产出现的问题。建材连锁店欧倍德在经过五年亏损后刚刚告别了中国,欧美商人的风险在于,他们投入大量资金,但西部的购买力大大小于比沿海都市。人力资源研究所的郑占伟说,‘一年之内有十家外国连锁店在长沙立足,对这样一个城市来说太多了,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求生存的竞争。’许多顾客宁可在高楼楼下的小店买东西,也不肯一周一次到陌生的超市去采购。

批发商家麦德隆也交了学费,为适应地区需要,它进行改组,把中国分成四大地区。在登陆中国市场九年后的2005年,这家总部在杜塞尔多夫的商家才首次在中国获得赢利。法国家乐福总裁切瑞认识到,中国不只是一个市场,而是一个拥有诸多不同文化和传统的大陆,我们必须与此相适应。”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