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巴伐利亚州长施托伊贝尔之政坛盛衰史

Volker Wagener / 亚思明译2007年1月16日

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施托伊贝尔正在走向政治生涯的终点,不知他的退场果真会有闪电之势?当然,他本人决不会轻易放弃官衔和基社盟党主席的高位。长期以来,施托伊贝尔一直被视为一名势力强大的保守派政治家,即便对于联邦政府而言,他的意见也很有分量。然而几周以来,基社盟内部掀起了一轮“倒施”狂潮,惹人争议的是:现年65岁的党主席到底应不应该再次——第四次作为州长候选人进军2008巴伐利亚大选?

https://p.dw.com/p/9hcH
提前谢幕?图像来源: AP

施托伊贝尔集两大特性于一身: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考据癖者”,对于政治文件的悉心考察到了“锱铢必究”的地步,也因此被一些饶舌的人戏称为“脚注先生”。当然,这也为他赢得了声誉,即便是在反对者眼里,善于考据毕竟也是一种能力。

施托伊贝尔的弱点在于他的口无遮拦。这位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法学博士一直都是卡巴莱小品以及滑稽剧演员争先模仿的对象。他在演讲的时候常常跑题,很少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Stoiber will Klarheit über Führungsrolle in CSU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现在,施托伊贝尔的个人形象又添一处污点。尽管由他挂帅的基社盟赢得了2003年巴伐利亚州议会大选60%支持率的辉煌战果,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就连他自己也时感理屈词穷。几周以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正值生死攸关的重要关头,旧日的朋友忽然站到了对立方。问题的症结在于:继统治巴伐利亚14年之后,施托伊贝尔究竟何时以及怎样向下一代领导人交出手中的一棒。施托伊贝尔本人也感到了压力,他说:“我知道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过在厨房工作的人必须耐得住炙热。我会想办法降温。”

回首起来,施托伊贝尔是从2005年9月德国大选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的。当时,以微弱优势取胜的新任联邦总理默克尔为他在内阁留好了位置——他将成为主管经济和财政事务的“超级部长”。大选当晚,他还宣布了从慕尼黑上调柏林的可能性。

Merkel und Stoiber auf dem CSU-Parteitag 2006
图像来源: AP

然而,“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柏林计划”对于施托伊贝尔来说根本就是一句空谈。这则负面消息很快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给基社盟及巴伐利亚人脸上抹了黑。在不久之后的一次联邦议会选举中,基社盟仅仅获得了巴伐利亚州不足50%的选票。自此,施托伊贝尔威信大减。

此时此刻,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巴州地方女政治家进入了公众视野。她便是基社盟党员加布里尔·保利(Gabriele Pauli)。她打破禁忌,大胆提出:基社盟应该考虑是否还将推选施托伊贝尔为下一届州长候选人。这位来自纽伦堡附近富尔特市的州议会女议员率先挑起了“倒施”狂潮,被称为是打响了“谋杀国王行动”的第一枪。

Deutschland CSU Kombo Edmund Stoiber und Gabriele Pauli
施氏PK保利图像来源: AP

如果施托伊贝尔略识时务,力挽狂澜,表示愿意斟酌先参加竞选再提前离任的建议,事态便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然而,傲慢的施氏完全错判了形势,火上浇油地宣称,他不仅要继续争取连任,而且还要做满5年任期。施氏的独断专横在某些政治学学者看来已经到了脱离实际的地步。

对于施托伊贝尔的党内追随者来说,当务之急是为州长最近几年的下台搭建好一个完美的布景。一方面必须抹去施氏近期支持率只有30%左右的阴影;另一方面,施托伊贝尔理应在告别政治舞台的最后时刻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他毕竟是基社盟的功臣。连他的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但在德国公众的心目当中,施托伊贝尔的地位显然不及基社盟前任主席弗兰茨-约瑟夫•施特劳斯。曾经担任基社盟总书记的施氏一直都是施特劳斯的左膀右臂。1988年施特劳斯去世后,施氏荣升巴州内政部长,时常就移民、外国人及安全政策发表一些奇谈怪论。1992年他甚至提议要培训一些市民,充当警方安插在各地的线人。这一大胆构想当然遭到了全国范围的强烈抗议。

Edmund Stoiber bei der Trauerfeier für die Opfer der Katastrophe von Bad Reichenhall
图像来源: AP

1993年,施托伊贝尔打败了很被看好的前联邦财政部长Theo Waigel,登上了巴伐利亚州长的宝座,一直连任至今。在其三届任期之内,施托伊贝尔敢于经常和联邦政府、基民盟叫板,非常引人注目。

然而,以“刺头”著称的施托伊贝尔骨子里却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2004年,他回绝了法国总统希拉克为他献上的厚礼——出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一职,从而错失了一次跻身国际政坛的良机。2005年德国提前大选之后,他再度与柏林失之交臂,为其日后深陷巴伐利亚政治风暴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