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不敵中國傾銷 德國「太陽王」破產

2017年5月11日

曾為德國太陽能業界龍頭老大的「太陽能世界」(Solarworld)公司在連續經歷6年嚴重虧損後宣佈破產。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怒斥中國的價格傾銷令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產業工人失業。

https://p.dw.com/p/2cm6t
Logo Solarwor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 Berg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幾年,太陽能世界曾試圖通過減員及將公司業務集中在生產高效太陽能板等途徑從危機中擺脫出來。公司創辦人阿斯貝克(Frank Asbeck)甚至在今年3月底還曾對外表示,執行嚴格的節約計劃,太陽能世界可以在2019年重新扭虧為盈。

但是僅一個多月過後,阿斯貝克卻表示已經放棄希望。因為從2016年夏天以來,太陽能板的價格大幅下跌。德國太陽能市場不但沒有得到穩定,反而前景變得更加灰暗。太陽能世界公司認為,面對這一市場發展趨勢,公司在年初採取的市場戰略不足以維持一個盈利積極的增長預測。

曾被譽為"太陽王"的太陽能世界公司2016年虧損金額高達9200萬歐元。當年,光伏板在全球市場的價格跌了近20%。而價格大幅下跌的主要背景是中國太陽能產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太陽能世界嚴厲指責中國太陽能產業價格傾銷問題極其嚴重。

另外太陽能世界公司還在美國深陷一場官司之中。美國多晶矽製造商Hemlock公司將太陽能世界告上法庭,要求後者支付7.2億歐元的賠償金。

太陽能行業雜誌《光子》(Photon)的主編維爾特(Philippe Welter)曾在一次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 太陽能世界公司興起的時候,正處於一個許多太陽能企業都在發展的階段。"因著聯邦政府在200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環保的太陽能如果進入公共供電網路能得到資金鼓勵,促使光伏產業在德國的繁榮。因為產量的有限,生產商的利潤非常高,太陽能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但是很快,增長的市場也吸引了外國的企業,尤其是來自亞洲國家。

China Panzhihua Arbeiter installiert Solarpanel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Gao Yihan

對德國公司Q-Cells,Solon或者Conergy來說,這種"成長快,衰退也快"的過程已經隨著破產、分拆,或者部分出售給外國公司而宣告結束。西門子或者博世這樣的大型康采恩也早已退出了太陽能產業。

早就有觀點認為,在太陽能行業"誰最遲開設工廠,就能提供最新的技術"。而德國和歐洲的公司就落入這一陷阱中。

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EU ProSun在太陽能世界公司宣佈破產後嚴厲指責中國太陽能產業:"5年多來我們一直向歐盟指控中國太陽能企業大搞價格傾銷。幾年間歐洲範圍內已經有超過100家太陽能企業宣佈破產以及關停工廠。"該協會主席尼馳克(Milan Nitzschke)這樣說。

他還認為,"中國國有銀行向太陽能行業注資數額達數千億,讓中國太陽能產能達到全球需求量的1.3倍。這種做法在全世界範圍內導致成千上萬的產業工人失業。"

尼馳克說,作為德國及歐洲產業內最大的企業,太陽能世界的破產對業界來說是巨大的一擊。"到目前為止,太陽能世界作為業界領頭羊成為中國價格傾銷的最大犧牲品。"他強調,德國和歐洲太陽能企業在技術方面仍然佔據領先地位,"但是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銷售,通過國有銀行的資金獲得貼補,那麼在這種前提下誰也無法在市場經濟中與之競爭"。

洪沙/李魚 (路透社、德新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