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裸體兒童藝術攝影引發風波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17日

10月28至11月1日,德國科隆藝術博覽會的參展畫廊之一--倫敦中國當代藝術畫廊展出一套名為「童年紀念」的兒童裸體攝影。德國之聲也對此作出相關報導。事情過去一個多月以後,一位氣憤的母親撥通了德國之聲編輯部的電話。

https://p.dw.com/p/5zgj
複雜的世界,無辜的眼神圖片來源: AP

事出有因,這位徐姓母親正在科隆大學學習藝術史,且與製做「童年紀念」的攝影家夫婦邵逸農、慕辰是舊相識。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他們曾共同落戶於著名的通縣「畫家村」。徐女士敘述說,兒子的裸照來西方國家一展再展,作為母親的她卻一直被蒙在鼓裡。直到今年五月份,身為畫家的丈夫在一家法國雜誌上意外地看到了自己兒子與另外一個中國小男孩的裸體合影,驚詫之餘回憶起事情的原委。

裸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年前,當時徐女士已經赴德留學,其丈夫與美術界的同行偶有來往。徐女士說:「邵逸農、慕辰夫婦當時正以金錢美女為主題畫油畫,我們兩家都有一個年齡差不多大的兒子。我丈夫想法單純,同意他們來拍照,但是對於照片的用途卻毫不知情。尤其令我氣憤的是,他們為人父母,卻把別人的孩子當作政治藝術的道具擺出去。」

這不是天真爛漫的兒童裸照,三四歲大的小孩子表情嚴肅,背景是天安門或者頤和園之類的景點,手工上色的相片充滿了歷史陳舊感。按照倫敦中國當代藝術畫廊老闆的解釋,藝術家是想通過一絲不掛的兒童來表現他們的人格尚未成型,身上沒有任何標記身份的衣物。缺乏「自我」的另一個表現是,他們一味順從大人的意志,呆板僵硬地擺出與年齡並不相符的姿勢。值得思考的是,「童年紀念」紀念的是誰的童年?是攝影家的童年,還是畫面上小孩的童年?抑或,是看客人自己回憶中的童年?

這樣一幅1.2米長0.6米寬的攝影作品,在國際上的市場售價大約為2000歐元左右,遠遠超出一般中國人的購買能力,所以中國的藝術市場實際上是在靠外國收藏者來維持。買主出錢,賣主出貨,中國藝術家的行為也逐漸開始以西方顧客的口味為導向,並且將政治賣點塗抹在畫布上。

事發之後,礙於同行的情面,徐女士及丈夫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與攝影家夫婦交涉,要求他們從代理人手裡索回所有的相關作品,銷毀底片,並對所有的印刷品作處理,對方也唯唯諾諾地滿口應承,但是其後的事態發展證明這種處理方式過於簡單化了。

今年10月,攝影器材展覽Photokina在科隆隆重開幕,徐女士在攝影展廳裡親眼目睹了兒子的形象,情急之下,她甚至與主辦單位發生了口角。隨後,她又通過電傳畫廊的方式試圖阻止作品在科隆藝術博覽會上參展。不過,當她於11月1日趕到展覽會現場的時候,還是在倫敦中國當代藝術畫廊的畫冊裡見到了令她痛心疾首的裸照。

為什麼一幅一絲不掛的兒童攝影會在一個對藝術並不陌生的母親心頭掀起軒然大波呢?徐女士表示:「這嚴重侵犯了我兒子的肖像權,而且這也並不是多麼美好的形象。如果照片上的小孩穿上了衣服,也不會有這麼多的代理商對它感興趣了吧?試問一下,如果攝影家本人認為這種相片無傷大雅,為什麼他不肯把鏡頭對准他自己的兒子呢?我尤其不喜歡畫廊老闆的解釋,這是對中國父母的攻擊,我們並沒有將自己的孩子當作道具來隨意擺布。」

從雙方開始交涉的那一天開始,五個多月已經過去了,事態沒有一點好轉的跡象,北京的書店裡,畫廊的網頁及宣傳畫冊上依然可以見到這些作品。現在,徐女士已經下定決心,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

(亞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