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嫦娥四號登月 人類首次掀開月背面紗

Phoebe Kong
2019年1月3日

經過三個多星期旅程,中國探測器「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成就人類史上第一次。中國這一步宣示了其技術的飛躍,在人類重返月球的競賽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https://p.dw.com/p/3AxHp
Mondsonde "Chang'e-4"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圖為新華社發佈,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J. Liw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官媒新華社發佈,週四 (1月3日) 早上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的艾特肯盆地 (South Pole-Aitken basin),是人類探測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

報導指「嫦娥四號」花了26天,飛越約38萬公里後,在週四進入月球表面15公里的準備軌道,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開始降落。這台重量超過一噸的探測器到達月球表面100米後識別障礙物和坡度,並選定相對平坦的區域垂直下降,最終降落於馮‧卡門 (Von Kármán) 撞擊坑內。官方發佈指,此次著陸地區是太陽系中已知的最大撞擊坑之一,具有研究月球和太陽系早期歷史的重要價值。

降落後一個多小時,「嫦娥四號」把首張月球背面照片傳回地球。往後它將通過「鵲橋號」中繼衛星的通信系統進行調整,選擇時機分離著陸器與巡視器,它也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穩定月球背面和地球的通信。為瞭解決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問題,中國已經在去年5月發射了「鵲橋號」中繼衛星前往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L2點。

Rückseite des Mondes von der Mondsonde Chang'e-4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點拍攝的圖像,並通過「鵲橋號」中繼衛星傳回地球。這是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

新一輪太空競賽

這次隨著「嫦娥四號」登月的,還包括來自德國基爾大學的粒子輻射探測儀,採集數據研究宇宙射線輻射對太空人健康的影響。此外,荷蘭和瑞典也參與了中國這次登月計劃,其中荷蘭的科研設備已在去年隨「鵲橋號」中繼星先行升空。

【延伸閱讀﹕「嫦娥」再奔月 德國正「搭車」】

近年來,美、歐、俄、中等航天大國紛紛重提載人探月任務。美國與俄羅斯計劃在2024年前後共同建成「深空門戶」太空站 (Deep Space Gateway),在月球軌道上運行,作為載人登月、飛往火星的基地以及中轉站。而中國航天部門也有計劃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實現載人登月,正在進行中的「嫦娥」無人探月工程,可以被視為載人登月的先導任務。

李芊/楊威廉 (綜合報導)

「嫦娥四號」上的德國科研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