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 超國民待遇如何贏得外國留學生的真心尊重?

沈凌
2019年7月14日

在德國取得博士學位、現執教於上海高校的學者沈凌認為,在華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既讓中國的老師和學生耿耿於懷,恐怕也難讓外國學生獲得敬意,中國高校需要轉變思維。

https://p.dw.com/p/3M1Z9
Ausländische Studenten in China
在中國求學的外國留學生被指擁有「超國民待遇」,成為輿論熱議話題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Xinhua/H. Xi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的好朋友都知道,我是極力主張把孩子送出國的人。但是我的這套兜售理論常常遭遇家有愛女的朋友們的反擊:你們家是兒子,當然放心讓他出門闖蕩;我們家是女兒,我可捨不得讓他到國外去!

這樣的反擊隱含著那樣一套假設:雖然也許德國美國的大學,其教學科研水準比國內大學好,但架不住外國亂啊!特別是聽我說:德國大學宿舍男女混住,甚至於提供雙人間給同居的學生情侶居住,中國的爸爸媽媽就一百個不放心起來,生怕自己的寶貝女兒吃了虧。

現在好了,有中國大學站出來幫我證明:這樣的憂患,不獨在國外有,國內也會有。甚至於,國內的大學還由學校出面幫著給外國留學生找"異性學伴"!這樣的事情鬧出來,沸沸揚揚,但是我卻覺得這事兒多半是網路輿論添油加醋,不值一提。哪知道這所大學面對輿情洶洶,竟然處之泰然,絲毫沒有愧疚之意,反而振振有詞地說:大家都是成年人,人身安全應該自己負責,學校就是個介紹人而已。這樣的態度,讓我大驚失色。

China Dr. Shen Ling
本文作者、經濟學者沈凌圖片來源: privat

因為國內大學對學生的人身安全,負有和德國大學完全不同的責任。這是國內大學的體制所定。比如,德國大學生沒有義務一定要住在校園內,實際上,德國大學也沒有校園;德國大學的宿舍也不夠所有的大學生居住。所以,德國大學當然管不著大學生的人身安全,一旦出事兒,請找警察叔叔幫忙。

但是中國大學卻不同。一般來講,中國大學不允許大學生校外居住,如果一旦發現校外居住,還會受到各種紀律處分。既然學校強迫學生校內居住,那麼學校就無形中承擔了對學生的安全責任。所以事實上,只要有學生的安全事件發生,家長都會大概率去找學校算賬,而學校也往往很無奈地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所以,以此邏輯推理:如果學校鼓勵(當事大學甚至於拿出本來就緊巴巴的財政資金補貼給願意成為外國留學生學伴的中國學生)異性結伴,那麼萬一到時候出什麼安全事件,校方的責任將會無從推卸。

其實,這樣的事情都是小概率。輿情也並不是完全地揪住這件事情不放,大做文章。實際上大家的不滿意由來已久,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對在華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耿耿於懷。

我回國任教十多年了,每次考試最頭疼的就是留學生的成績。他們往往不能達到中國學生的水準。教務處屢屢為此找我商量,時間久了我也煩了,該怎麼給分就怎麼給分。後來聽說教務處給留學生降低了及格線,比如中國學生如果60分算及格的話,留學生50就及格了。這樣的待遇,讓我這個曾經的留學生羨慕不已。想當年,我初到德國,語言不通,第一門考試又是連德國同學都害怕的BWL。為此我一個人關在宿舍裡苦讀了整個聖誕節假期,總算涉險過關。如果德國大學也像中國大學那麼通情達理,給我一個超國民待遇,何至於讓我度過那麼一個刻骨銘心的聖誕假呢?

不過,要說中國學生賤,還是真的賤。我這麼被德國大學虐了七年之後,反而真心尊重德國大學的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也真心為自己的博士頭銜驕傲。如今在網上頂著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的帽子到處炫耀。因為我學有所得,並非浪得虛名。那麼在中國留學N年,獲得降分優待的外國留學生,會不會也對中國大學心生敬意呢?我不知道。

對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從制度上講,是因為各個學校都為了提高國際化程度,改善指標而已。這樣的大躍進,在中國內地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行業內,都有表現。並不唯大學而已。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老百姓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陡然增長,往往過去習以為常的事情,現在拿出來大庭廣眾之下一討論,會被斥責為"奴顏媚骨"。這讓習慣了看上級臉色而不顧下級感受的大學行政人員們非常的不適應。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我想,還是只能委屈這些基層管理人員,多多與時俱進,多多轉變思維,去認真解決一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吧!

作者為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經濟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