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習近平十一閱兵要達到什麼目的?

鄧聿文
2019年9月23日

中共建政70年慶典即將舉行,十一閱兵成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時政評論家鄧聿文認為,除了傳達極權主義美學之外,本次閱兵習近平還另有深意。

https://p.dw.com/p/3Q4tM
Bildergalerie China Militärparade zum Nationalfeiertag 2009
"閱兵的極權美學性質"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A. Bradshaw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大閱兵即將到來。根據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蔡志軍此前介紹,此次閱兵規模要比前三次,即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閱兵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都大。

北京當局所以要隆重舉行大閱兵,一個顯著目語言的是要向每個人灌輸和傳達中共的極權主義美學。

對極權政治而言,整齊劃一的團體行為會產生一種秩序和力量之美,如果再賦予這種團體行為格外的含義,即配以一個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的故事,對鞏固極權統治或領導人的個人權威是有好處的。故極權國家或者有類似極權情節的領導人,都喜歡搞閱兵式。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共舉行了五次大閱兵,還有其他的單兵種和海洋閱兵。五次大閱兵前四場都是在天安門廣場這個中國的政治舞台中心舉行的。這本身就顯示了閱兵的極權美學性質,它是一種廣場政治,與民眾的慶祝和狂歡無關。

當然,僅僅用彰顯極權統治之美來概括這次大閱兵是不夠的,此乃歷次閱兵的固有主題,具體到本次閱兵,還有其他動機與目的。前述蔡志軍在有關閱兵安排的新聞發布會的講話揭示了這點。

蔡說,考慮到這次閱兵是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承載著全面展示7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成就、突出反映人民軍隊改革重塑時代風采、匯聚推進民族復興磅礴力量的內涵意蘊,適度設計閱兵規模,安排部分先進武器裝備首次亮相。並通過閱兵,展示人民軍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整行裝再出發,闊步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嶄新風貌,展示人民軍隊開放自信良好形象。他還特別指出,這次閱兵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不針對任何特定事態。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事業。同時,有決心、有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捍衛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

從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兩個直接目的,一是通過閱兵,展現中共建政以來70年發展取得的所謂偉大成就,尤其是進入習近平領導的新時代後中國在國家發展和國防與軍隊建設上取得的輝煌業績,以此振奮民心,團結在習近平的旗幟下實現民族復興的使命;二是通過大閱兵特別是新式武器的亮相,展現解放軍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震懾中國的地緣戰略對手與敵人,以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

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軍事儀式。外界最為關注的,是解放軍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新式武器的亮相;此外,軍隊的編制體制和精神風貌,關注度雖不及前者,但也很重要。前幾次大閱兵尤其是2015年的抗戰70周年閱兵以及2017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閱兵,展示了一些新式武器,如99A型主戰坦克、04A型步兵戰車、東風16、東風21D、東風26和殲-20、殲-16、東風-31AG等武器。而據透露,本次閱兵將會展示東風-17中近程地地戰術彈道導彈、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以及新型超音速遠程巡航導彈等裝備。

北京當局閱兵除了振奮民族精神外,還具有震懾和警告對手與敵人的含義。這就需要先進新式武器亮相閱兵式。雖然目前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已初露崢嶸,但習近平對政權的危機意識以及使命感比起其前任來得尤其強烈,自掌握軍政大權後,一刻不忘打仗,他的軍改目標,就是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最大要務。大閱兵要向外界展現中國軍隊在圍繞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領域形成的強大能力。

閱兵的上述兩目的屬於北京當局,但習近平對大閱兵也有個人算盤,考量當下環境,他亟需通過大閱兵,展示其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向他的黨內政敵和反對派發出訊號:不要借著目前的困難挑戰其領導權,否則只能失敗。

Russland China Xi Jinping in Moscow
「習近平不願放過這個讓自己全球矚目的機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Guneev

習自成為核心特別在去年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後,社會關於其權力含金量的傳言一直不斷。中美貿易戰加上近期的香港事態,讓外界懷疑其地位實際上並不像官方宣傳的那麼"一尊"。中共的高層權力鬥爭從來是個黑箱,在公開決裂前,外界難窺真相,這就為流言的傳布提供了極大空間。即使習的權力在經歷貿易戰和香港事態後沒有削弱,但傳言的流布對其權威是有損害的,容易為黨內不明其權力基礎的"野心家"誤判,以為機會來臨,躍躍欲試挑戰其權力。不管這種挑戰最後能否成功,挑戰出現本身意味著權力基礎的鬆動,所以習不能讓這種情況出現,必須掐滅它們。閱兵在他看來能夠起到如此功效。

總之,十一閱兵凸顯了習近平政權的極權性,特別考慮他已在天安門廣場閱過一次兵的事實。但與其咎責於他,不如講是極權制度所然,因為逢十大慶舉行閱兵是北京當局的制度安排。習近平自然不願放過這個讓自己全球矚目的機會。但人類已進入後極權時代,儘管還存在中共這樣的極權政權統治著14億人口,儘管在無數的灌輸下,多數民眾接受了中共的極權美學,然而,由於極權者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前輩所擁有的原創力與嚴酷性,拋棄了極權之初的理想,違背了對民眾的許諾,有的只是對民眾赤裸裸的剝奪,因此,也不是所有的民眾,都期待閱兵,對這部分民眾來說,大閱兵的勞民傷財,讓他們對國家主義的極權美學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大閱兵企圖通過展示新式武器來震懾戰略敵手也有可能適得其反,反使它們對中國戒心更重,加強遏制。至於習近平黨內鬥爭的對手,雖然一時會臣服於其個人獨裁的淫威,但終不能彌合分歧,隨時準備取而待之。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