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漢堡亞歐外長會議象徵意義重大

採訪記者:李魚2007年5月27日

5月28日至29日在漢堡召開亞歐外長會議。這是一次非正式論壇,不產生對各方有約束力的決議。但就其規模而言,盛況空前:40多個國家的外長將出席會議,中國新外長楊潔篪也將到會。反全球化運動人士宣佈在會議期間發起抗議活動。在此背景下,德國之聲記者電話採訪了慕尼黑大學歐中關係專家阿爾吉裡(Franco Algieri)博士。

https://p.dw.com/p/AjnH
參加亞歐外長峰會的中德外長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亞歐會議(ASEM)外長非正式會晤將於5月28日至29日在 漢堡舉行。屆時40多位外長參加,500多名記者將雲集那裡。這兩天,漢堡將是世界政治的中心。對普通人來說,人們對這樣的政治大事件應抱何種期待?

阿爾吉裡:這的確是一次大型政治事件。它將是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活動。16個亞洲國家的代表團、27個歐盟成員國代表團、東協秘書處、歐盟委員會都將到會,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官員索拉納也第一次參加亞歐會議。這說明,不論亞洲還是歐洲,雙邊關係被高度重視。象徵意義上看,這次聚會意義重大。但從內容看,人們不應期待這次會議能引發新的創意。這是一次例行會議,當然這次會議規模空前,亞洲方面的成員有了擴展,比如印度、蒙古等國家首次參加這樣的聚會。歐盟也同樣如此。除了一些人們熟悉的問題外,具有現實意義的氣候、能源以及就業問題也會在會晤期間提出來。

德國之聲:亞歐會議創建於1996年。歷史上,作為政治性機構的亞歐會議發揮過影響嗎?著眼於今後,這個組織能夠起到比現在更大的作用嗎?

阿爾吉裡:1996年亞歐會議是應亞洲方面的提議而創建的,歐洲人當然很願意接受了這一建議。此後,人們可以看到亞歐會議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創立之初,人們對洲際間的對話賦予很大熱情,認為這種對話會越來越重要,但到了90年代,便有了「亞洲疲倦」的說法。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對話的熱情減退,許多國家被國內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許多人已經預言,亞歐會議已壽終正寢。然而,到了本世紀初,又出現了一個新階段,2001年恐怖主義襲擊美國給亞歐會議帶來轉機。這時,國際間旨在同恐怖主義作鬥爭的合作和對話凸顯了它的重要性。對話的內容也發生轉移,從以前侷限於單純的文化與經濟領域的對話,轉向越來越多地進行安全政策方面的合作。換句話,亞歐會議在危機之後又逐漸開始擴大影響。今後,作為探討安全政策和能源政策的論壇,它會有一定作用。但它的影響也不可誇張。從開始時,亞歐會議就是一個非正式的聚會,這一「非正式性」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會議不會產生對各方有約束力的決議。亞歐會議對雙方來說最大意義在於,會面與建立相互間的信任關係。

德國之聲:也就是說,亞歐會議不會產生具體結果?

阿爾吉裡:這是一次例行會議,這回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規模,但不要希望那裡探討的問題會產生結果。另一個不要對本次亞歐會議報過高希望的理由是,46方代表參加會議,46種不同意見,這也是不可能產生具體結果的理由。

德國之聲:亞歐會議召開前,人們就觀察到,漢堡有人燒汽車,警方處於戒備狀態,聚會時將出動2500名警察保障治安。德國聯邦內政部長朔伊布勒說,亞歐外長會議是8國峰會的總排演,因為可能會有10 000 名反全球化人士趕到漢堡,參加示威,這說明,這次會議還是有一定政治爆炸力的?

阿爾吉裡:亞歐會議期間會有反全球化示威,並不能引申出會議本身所具有的爆炸性。示威者也不是批評會議本身。在示威者看來,這裡正在談論亞歐兩個大洲怎樣構建未來,怎樣規劃未來的國際關係,他們不過利用這類事件表達他們的抗議情緒,這樣的做法今後還會見到,甚至成為一種慣性。因此,抗議行為並不是會議重要性的體現。

德國之聲:作為政治學者,你理解反全球化的抗議行動嗎?

阿爾吉裡: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理解抗議,抗議者認為,全球化需要導向和控制,全球化的確產生了負面效果,因此,應該產生有效機制以避免比如貧富懸殊現象的擴大。但另一方面,盲目批評全球化卻是不可取的,如果僅僅為了發洩對政治的不滿,那我不理解他們的做法。

德國之聲:德國作為東道國,應該履行哪些義務,以扮演好東道國的角色?

阿爾吉裡:德國是歐盟國家中最早開始支持亞洲政策的國家。德國前外長根舍積極主張展開跨洲對話,當時的對象還是東協組織。到了90年代,德國支持在歐洲層面創建亞洲戰略。就在德國推出「德國對亞洲政策」後不久,1994年,歐盟委員會出台了第一部「對亞洲戰略」。

這份文件明確規定了德國的亞洲政策只能在歐盟政策的框架中得到落實。因此,在本次的亞歐會議舉辦期間,德國扮演的角色也將是這一方針的繼續,也是過去二、三十年的一貫重視亞洲政策的繼續。歐洲希望亞洲穩定發展,在這次會議的框架內,對組織會議技術上擔負起全面責任,內容上不至於因為參加會議人數眾多而流於內容空泛,至少在閉幕聲明裡有幾點為今後工作指明方向。

德國之聲:中國新外長楊潔篪將首次以外長身份參加亞歐會議。他會成為外界格外關注的人物嗎?

阿爾吉裡:我想,會議不會突出個別外長的地位。當然,作為中國的外長,一個亞洲強國的外長,不論身處何地,都會受到特別的矚目。在亞歐外長會議框架下,所有國家的外長都會受到同等對待。自然,大家都會把眼光投向中國,關注中國的經濟怎樣發展,中國對鄰國的關係怎樣發展,從這層意義上看,他會受到很多關注。但更重要的是,亞歐會議是幫助中國同世界接軌的論壇,這對歐盟、對德國都很重要,在國際事務中,更多地納入中國,而這只能通過象亞歐會議這樣的國際性論壇才能實現。

Franco Algieri
Dr. Franco Algieri圖片來源: Franco Algieri

採訪人物簡介:

阿爾吉裡博士是慕尼黑應用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並執教於慕尼黑大學,他同時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就歐中、歐亞課題曾發表過許多論著。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