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居民消費 拉得動疲軟的中國經濟嗎?

2023年8月4日

中國政府接二連三地發布慘淡的經濟數據,也接二連三出台提振措施,促進消費更是其中的重點。長年關注中國經濟的歐洲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措施普遍治標不治本,但真正有用的措施則需要花很多錢,且必須假以時日方能見成效。

https://p.dw.com/p/4UmEz
常年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如今能靠消費來拯救嗎?
常年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如今能靠消費來拯救嗎?圖片來源: BRENDA GOH/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7月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3,仍然低於枯榮線(50),僅略好於6月份的49.0。統計局指出,外部環境複雜嚴峻、需求低迷是中國製造業面臨的主要挑戰。直接反映國內市場需求的消費價格指數更是在今年6月環比下滑0.2%,僅與疫情肆虐的去年同期持平。

面對慘淡的數據,中國政府近日接連出台一系列經濟提振措施。就在本周,中國財政部出台措施,對小微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提供進一步稅收優惠。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央行同期也宣佈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本周早些時候,國務院發改委還出台20條措施,從而在後疫情時代"恢復和擴大消費",其中擴大電動汽車消費、擴大保證性租賃房供給是重點。

長年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專家朗哈默教授(Rolf Langhammer)認為,北京方面出台的這些措施大多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這就像黑夜裡劃亮一根火柴,而火柴的燃燒速度是很快的,熄滅得也很快。"

朗哈默指出,中國政府現在無法保證具有可持續的經濟提振措施得以實施,因為後疫情時代的關鍵症結是"人們對中國經濟缺乏信心"。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則包括青年失業率高漲、民眾對薪水收入的預期走低等等。

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在7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承認,一些居民的"消費信心不強、顧慮不少",需要"政策進一步加力"。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瑞士經濟研究所的學者艾興瑙爾(Vera Eichenau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同樣指出,房地產市場的低迷、高企的青年失業率一方面讓消費者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導致許多民眾手頭確實沒有多餘的閒錢進行消費。"而且種種因素正導致中國面臨通貨緊縮的危險。雖然說物價下跌對消費者是一個利好,但是消費者也會產生一個'過段時間再買會更便宜'的心理預期,這也可能對眼下的消費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青年失業率高漲 壓低了消費需求
青年失業率高漲 壓低了消費需求 圖片來源: Ren Quanjun/picture-alliance/dpa

杯水車薪

艾興瑙爾也認為,與中國經濟眼下面臨的巨大問題相比,北京方面近期連續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規模似乎太小"。她說,中國政府顯然是意識到了公共財政負債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極其沉重,"而出台更大規模的經濟提振措施,則需要花更多的錢。"她認為,如果中國政府真的想要提振消費者信心,就必須在減輕居民養老負擔、降低青年失業率方面入手,而非治標不治本地試圖給汽車消費、電子產品消費提供優惠。

這位關注中國經濟的瑞士學者還指出,北京前些年重拳打擊科技行業、教培行業,其負面影響之一就是如今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這些行業曾經吸引了許多青年人就業。所以中國政府如果能夠重新讓這些行業自由化,也許會比現在花錢局部促進消費的措施取得更大的效果。"

中國經濟的傳統增長引擎包括內部消費、投資拉動、出口貿易。在艾興瑙爾看來,這三台引擎如今都出現了問題:"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也處在疲軟周期,一些西方國家一方面擔心衰退,一方面又不得不加息來對抗通貨膨脹問題,這就導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減低。中國外貿面臨的另一個不利因素則是地緣戰略形勢緊張,中國與美國、西方的關係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美國限制某些產品向中國出口,許多市場人士擔心中國將無法繼續生產某些產品,所以這又導致了投資者信心不足。"

如今的中國政府已經很難再靠大舉投資基建來提振經濟
如今的中國政府已經很難再靠大舉投資基建來提振經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D. Gang

如何標本兼治?

艾興瑙爾認為,面對如此多挑戰的中國政府,能夠採取的有效措施其實並不多。經濟主管部門固然可以運用降息、降准等貨幣政策手段讓銀行向企業增發貸款,也可以自己舉債大規模投資基建,但考慮到本就高漲的債務水準,北京在貨幣政策、基建投資方面的迴旋空間並不多。這位經濟學家最為推崇的還是減少對企業的限制、加強市場自由化,從而讓企業獲得新的業務機遇,就業市場也會因此獲得新的動能。

基爾大學的經濟學家朗哈默則相信,要想讓內部消費需求來提振中國經濟,北京必須真正投資社會保障事業,從而讓千千萬萬的家庭免於後顧之憂、有信心敢於花錢。"這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中國必須走這條道路,否則消費在經濟中的佔比就始終偏低,中國也就永遠無法轉型為內需拉動、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強國。"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就業難的中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