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如何為外國學生提供輔導

Eugen Theise2006年12月31日

在德國學習的外國大學生約有20萬。不過他們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順利通過考試。大約50%至60%的外國學生無法最終完成學業。這是德國學術交流中心3年前公佈的數字。3年來,許多德國大學已經專門為外國學生設立了輔導項目。不過採取的方式卻並不相同。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9dDg
斯圖加特中國學生在與作家余華討論圖片來源: DW

在德國學習的外國學生非常重要。過去幾年政治家們也發出了這樣的訊號。所以這幾年,在德國大學畢業的外國學生可以獲得一年的額外簽證,以便留在德國找工作。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的輔導項目負責人比爾吉特‧羅瑟爾介紹說,越來越多的德國高校開始將輔導與融入社會聯繫起來。

他說:「基本上,德國越來越注重的不是讓外國學生接受完教育後,再把他們送回家鄉去,而是讓年輕的外國知識分子在完成學業後融入德國社會。我們希望外國學生成為我們高校的財富,也希望他們未來有可能在德國工作,成為德國的公民。」

應該更好地給外國學生提供輔導,對此,各高校外辦已經達成了共識。不過享受額外的輔導也需要交錢。這一點,波昂大學的非歐盟外國學生已經首先感覺到了。他們從這個學期開始,就要繳納每學期150歐元的輔導費。而大學向他們提供的則是課程規劃輔導,以及語言班。波昂大學新聞發言人安德利亞斯‧阿庫特相信,波昂大學的經驗也可以讓其他高校獲益,「北威州有關學費的新法律允許本州所有高校都收取類似的費用。我打賭,不久以後,很多其他高校也會開始收取這樣的費用。」

阿庫特認為,與世界上其他很多國家相比,這點兒輔導費只能算是「小費」。因為在波昂大學學習的外國學生每學期還要交納650歐元的學費。波昂大學「輔導費」的特殊之處在於,不光新學期的學生要交,高年級的學生也同樣要交。剛剛入學的外國學生現在就已經開始要交「輔導費」,而其他學生則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交費。

來自保加利亞的塞維亞‧萊施維斯卡已經在波昂學習了3年。她剛到德國時,還既不用交學費,也不用交輔導費。現在一下子要開始交錢了,塞維亞並不確定自己還能否應付得來,「我既要打工也要學習。有時我打工的時間會超過在大學學習的時間。這很累人,也很難兼顧。」

明年1月1日開始,保加利亞將成為歐盟成員。塞維亞希望,這樣一來她可以不必再交輔導費。不過她還說:「儘管如此,我也覺得波昂大學這樣做不公平。因為沒有人事先告訴我們還需要交這樣的錢。而且我也不認為,我們需要這樣的輔導,就像那些西班牙學生、法國學生或者其他來自歐盟國家的學生不需要這樣的輔導一樣。我很清楚,我不想要這樣的輔導。」

波昂大學學生會也認為輔導費是對外國學生的一種歧視,他們希望通過法律途徑將其取消。但是否能夠成功目前仍是未知數。因為立法者已經賦予了大學這樣的權利。

不過也並非所有提供輔導的大學都收取額外費用。例如漢堡大學2006年新設立的幫助外國新生融入德國社會的項目就受到了好評。那裡負責輔導的並不是校方而是學生。漢堡大學國際部負責人尤罕‧赫爾曼強調:「那些輔導員都是外國學生,例如來自俄羅斯、波蘭、韓國、中國、烏克蘭或者其他國家。他們已經在這裡學習了幾年,很瞭解這裡,而且成績優秀。這樣的人可以接受我們的委託擔任輔導員,我們會支付他們一些報酬,而他們則要為外國新生提供幫助,例如告訴他們應該辦什麼手續,怎樣寫報告,怎樣使用圖書館等等。」

漢堡大學為新生提供的這些有吸引力的服務並不收取額外費用。不過接受輔導的學生需要經過嚴格篩選,撰寫一篇有關學習目的短文就是其中之一。赫爾曼表示:「我不會批評其他的同事,不過我們的目標不是錄取那些能付得起錢的人,將付不起錢的人拒之門外。我們希望盡可能地吸收人才,這一標準不是靠財富衡量,而是靠能力來衡量。有錢並不一定代表他適合上學。」

未來是否會有更多德國高校收取輔導費目前尚不清楚,不過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提供各種各樣的輔導。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的羅瑟爾說:「會有一些大學努力提供無償服務。他們會說,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貧困但是有才能的學生身上。也有一些大學會說,我們希望錄取的是那些全球化競爭中的贏家,他們能夠為更好的服務支付相應的金錢。」

羅瑟爾總結道,重要的是,能夠針對不同的外國學生群體,提供不同的服務。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