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總理即將訪華 眾多德企高管隨行

2024年4月5日

儘管德國政府的中國戰略呼籲本國企業降低對華依賴、將業務更多地分散到其他國家,但是肖爾茨總理四月中旬訪問中國時,還是會有眾多德企高管隨行。不過,近年來時常公開批評中國的德國工業聯合會,此次則不會隨行。

https://p.dw.com/p/4eSbp
肖爾茨總理上一次訪問中國是在2022年11月,當時德國政府尚未發布中國戰略
肖爾茨總理上一次訪問中國是在2022年11月,當時德國政府尚未發布中國戰略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路透社以及China.Table掌握的消息,西門子、科思創、巴斯夫、福伊特、DHL、蔡司、寶馬、蒂森克虜伯、梅賽德斯-賓士、默克、大眾等眾多德國企業的總裁或者CEO都將隨同肖爾茨一同訪問中國。西門子集團對路透社表示,公司總裁博樂仁(Roland Busch)同時還將以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參與此次行程。

目前,隨行高管名單還未最終敲定,但已有至少數十人確認參加,且該名單還可能繼續增長。

這也是去年夏天德國政府出台中國戰略之後,肖爾茨總理的首次訪華。該戰略呼籲德國各界「去風險」,也就是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是並沒有詳細提出具體的措施,也未制訂具有約束力的目標。

眾多德國經濟界代表隨同總理出訪中國,再次凸顯了中國在德國外貿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德國工業界尤其是汽車產業而言,中國是極其重要的生產基地與銷售市場。儘管歐盟以及德國都將中國稱為系統性競爭對手,但是去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額依然上升到創紀錄的119億歐元。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魯斯武姆:德國需要誠實地討論如何與中國等貿易夥伴打交道; 如果越過了人權的紅線,就不能迴避對抗,普世人權不是國家內政。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魯斯武姆:德國需要誠實地討論如何與中國等貿易夥伴打交道; 如果越過了人權的紅線,就不能迴避對抗,普世人權不是國家內政。圖片來源: Jörg Carstensen/dpa/picture alliance

工業界最重要代言組織不隨行

不過,作為德國工業界最重要的政治游說團體的德國工業聯合會(BDI),此次卻不會隨行。據德國媒體China.Table從政界以及商界知情人士處獲悉,BDI根本就沒有向總理府報名參加此次行程。知情人士稱,BDI很有可能是不想再次遭到總理府的拒絕----2022年11月肖爾茨總理訪問中國時,總理府就回拒了BDI的報名;儘管當時官方並未給出具體原因,但圈內人士都表示,這是因為北京方面對柏林表示不希望見到BDI的代表隨行。這也是二戰後德國政府首次回拒BDI的總理出訪隨行報名。

BDI曾經長期被認為對中國態度曖昧,但是在2019年初卻出現了重大轉變:該組織搶在歐盟委員會之前,率先在一份戰略文件中將中國定義為「體制競爭對手」,這份文件後來成為了德國政府中國戰略的一個重要基礎。時任主席肯普夫(Dieter Kempf)表示,與西方世界此前的期待不同,北京政府在可以預見的時間之內都不會朝向市場經濟和自由主義轉型;中國通過國家干預的方式擾亂市場和價格,後果之一是造成世界範圍的產能過剩。2021年夏天,BDI主席魯斯武姆(Siegfried Russwurm)更是言辭激烈地抨擊中國人權現狀,指出德國需要誠實地討論如何與中國等貿易夥伴打交道。他認為,如果越過了人權的紅線,就不能迴避對抗,「普世人權不是國家內政。」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也強調,一方面,應當接受不同的社會制度,「面對中國,我們有時是合作夥伴。我們有時也是競爭對手。但也有紅線:當我們在談論人權時,沒有灰色地帶,而是黑白分明。」2022年底,BDI再次就歐洲主權問題發表戰略文件,指出對中國這樣的專制國家的經濟依賴一定會構成風險,且對華依賴的後果遠遠超過對俄依賴

三位部長同行

除了眾多德企高管,綠黨籍的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Stefi Lemke)、農業部長厄茲德米爾(Cem Özdemir)以及自民黨籍的交通與數字化部長維辛(Volker Wissing)也將隨肖爾茨總理一同訪問中國。德國《商報》指出,這意味著德中雙方有意在氣候、環保、交通等領域擴大合作。在去年夏天於柏林舉行的德中政府磋商會議上,兩國環境部長簽署了環境與氣候問題合作意向聲明。而交通與數字化部長維辛近期則在德國政府內部致力於不把華為等中國廠商完全排除在5G網路建設之外。

肖爾茨總理此行預計還會和中國領導人討論產能過剩、俄烏戰爭等棘手議題。

(路透社、商報、China.Table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