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車企在中國

2013年9月7日

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可樂壞了德國的汽車製造商,為了研發適合中國市場的汽車,他們已將對「抄襲大師」中國的恐懼拋至腦後。

https://p.dw.com/p/19dT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汽車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德國汽車製造商從中收益巨大,中國每5輛售出的汽車中就有一輛就是德國車。《世界報》注意到德國車日益專注於中國市場,其網路版9月7日發表文章《中國汽車購買量將趕超美國》。《世界報》採訪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主席維斯幔(Matthias Wissmann)報導稱:"目前中國的汽車銷售量比預期得還好。今年年初人們初步估計,中國2013年的汽車銷售量將增長10%左右,但是現在我們預計,中國車市今年銷售增長率將達15%,總銷量將達1500萬。這樣一來中國汽車銷售量將超過美國。"

搶奪人才

寶馬、戴姆勒、奧迪、大眾……包括德國汽車生產商在內的幾乎所有世界大型車企都陸續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南德意志報 》經濟版9月6日刊發署名文章《聰明的鑽研人才》指出其中的原因:雖然世界各地都存在這種形式的研發,但中國提供提供了嶄新的前景。 《南德意志報》援引寶馬上海技術辦公室主任伊澤特(Carsten Isert)報導稱:"中國人更容易接受革新技術,因為需求量更大。因此中國人對最新流行趨勢和技術發展特別關注。" 《南德意志報》繼續寫道:

Automesse Shanghai Volkswagen
2013 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的大眾展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樂趣是一方面,當然中國還有其他特點:即道路交通中的大量不可預知性。中國公路上的混亂對汽車和司機的要求不同於歐洲:反向而行的摩托車、橫衝直撞的人力車、為了省油而夜裡不開燈的迎面車流,購車的顧客必須要應對這些危險,對汽車研發者來說這也是一大挑戰。寶馬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威斯(Rene Wies)向《南德意志報》表示 :'親近顧客、解決其問題, ' 對研發者來說很重要。通過中國員工與中國顧客交流既節約時間又避免誤解。……

但是,研發並不是不具風險。畢竟中國依舊被視為抄襲大師。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的智慧財產權面臨像在中國這樣的危險,遭遇這般剽竊、複製和濫用。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有文化因素、出於實用主義考慮、有時也涉及犯罪背景。事實是,企業不斷抱怨他們的技術在中國缺乏保護。然而,這些公司僱用中國當地的人才,其收益卻明顯大於對創意遭剽竊的恐懼。……目前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像中國一樣提供如此眾多的學者和專業人才。…… 各大企業搶奪年輕人才的競爭十分激烈。"

中國不知名的巨型企業

就在部分德國媒體把目光投向德國汽車公司時,《法蘭克福匯報》更加關心盈利超過大眾汽車、有些甚至擁有上百萬員工的中國大型國企。該報題為《中國不知名的巨型企業》的文章中指出:

China ICBC Bank in Schanghai
中國工商銀行已在世界舞台小有名氣圖片來源: AP

"德國許多名聲甚微但格外成功的中型企業讓德國倍感自豪。這些企業被視為'幕後英雄'、'看不見的大師'。在中國也有一大批重要但外界卻幾乎無人知曉的企業。這些集團一般規模巨大,而且不少都處於國際市場的主導地位。和德國企業不同的是,他們對外出口不多,主要的消費市場是中國國內。和德國企業類似的地方是,他們如德國一些施瓦本地區的家族企業一樣低調。有關這些企業的詳細訊息只能通過其上市公司獲得,因為上市公司必須公開公司的數據訊息,但並不包括整個集團的訊息。這些企業巨頭多為國有,每年發表一次有關企業成果的數據……

其中若干企業敢於向國外進軍,所以愈加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人們可能聽說過一些銀行的名字中國工商銀行-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另外,中國移動也以其用戶人數位居世界領先地位。

其他大型集團則只是在中國和行業專家之間小有名氣。例如中國國家電網……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摘編:安靜

責編:苗子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