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東地區選民對民主制疑慮更多

2019年1月24日

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德東地區選民中只有42%的人視民主制為最佳政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可能與許多東德人的生平有關。

https://p.dw.com/p/3C6iZ
Ausstellung 28 Achtundzwanzig Jahre Berlin mit und ohne Mauer
柏林牆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Stiftung Berliner Mau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人們在萊比錫等許多東德城市走上街頭,為旅行自由、選舉自由、為民主作為國家政體遊行示威,幾乎已過去30年。然而,就後一項要求而言,很多德東地區公民今天似乎已不再那麼信服民主。阿倫巴赫(Allenbach)民意調查研究所受《法蘭克福匯報》委託所作的一項問卷調查至少讓人得出該結論。在這一具代表性的問卷調查中,只有42%的德東地區被詢問者認為,德國實行的民主制是最好的國家形式;在德西地區,則有77%的被詢問者持這一看法。

生平中的巨變起決定性作用

原因何在?難道,在東部生活、其中很大部分曾經歷過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公民們,原則上對民主支持懷疑態度?布蘭登堡州政治教育中心負責人魏勞赫(Martina Weyrauch)認為不是這樣。她表示,應該考慮到各聯邦新州的公民們在和平革命前後的經歷與體驗,應該看到,這些人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他們沒被徵求過意見,而這一情況常被忽視。她指出,這種巨變經歷導致部分民眾對所有現存秩序均持狐疑態度。她強調,對民主制的體驗基於穩定的社會關係,而在前東德地區,對巨變後年代的很多人來說,並不存在這樣的穩定條件。

懷疑市場經濟

對經濟制度,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人們也有不同評價。在德西地區,48%的被詢問者認為,沒有比市場經濟更好的制度;在德東地區,持這一看法的只有30%。魏勞赫指出,之所以出現這種差異,是因為,過去30年,德東地區在經濟上以及對個人的工作來說,缺乏確定性和穩定性,全部製造業就業崗位中有50%消失了,幾乎沒有什麼人在1990年以後還能從事他原先的職業。

同樣有意思的是:根據阿倫斯巴赫調查結果,如今,只有26%的西德人還會認為來自東部地區還是西部地區這一點仍屬重要;持這一看法的東德人則超過一半,即52%。也就是說,在很多人看來,是否來自東德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一現象也體現在為今秋布蘭登堡、薩克森及圖林根州選舉所進行的選戰中。魏勞赫指出,許多政黨把德東地區當作其選戰工具,其實,地方政治家們應更多地鼓勵德東地區選民,擁有更加開放和自信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