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私企也姓黨 經濟怎會好?

文山(摘編)
2021年1月25日

《奧格斯堡匯報》點評了歐盟最新公佈的《歐中投資協議》文本,指出問題的關鍵是歐洲能否出賣政治價值觀來換取中國的經濟讓步。《商報》則擔心,北京的「國進民退」策略會損害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能力。

https://p.dw.com/p/3oOHu
Symbolbild Handelsbeziehungen EU - China
圖片來源: Imago/C. Ohde

(德國之聲中文網)《奧格斯堡匯報》以「歐洲必須讓中國接受更多義務」為題,刊文點評了歐盟日前公佈的《歐中投資協議》文本要點。文章指出,歐盟不能以出賣價值觀為代價來拓展和中國的生意。

「中國做出了讓步,幾乎沒有任何批評《歐中投資協議》的人士會質疑這一點。然而,不帶絲毫懷疑相信中國會兌現承諾的人,也是只有極少數。這些承諾包括杜絕強制勞動、按照歐方期望平等對待歐洲企業等。」

「其實,目前公佈的文本只是一個骨架,還需要填進去具體的內容。問題是,面對一個許諾(經濟)自由化、卻在香港展現出獨裁面孔的政權,我們是否能夠寄希望於這個政權進一步開放市場?反對這份協議的,正是這些政治因素。而且,和其他自貿協定不同的是,這份雙邊投資協議根本沒有設立爭端仲裁機制。」

「布魯塞爾樂意提及在過去7年的談判進程中,北京方面取得的進步。歐盟目前對此表示滿意。但是這並不夠。如果協議不能進一步完善,歐洲議會不會予以批准。這樣其實也不錯:中國要想在歐盟投資,就必須也接受歐洲的游戲規則。」

 

 

 

Frankreich Paris | Jack Ma CEO von Alibaba
馬雲近期受到打壓,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全面收緊私營企業管制的訊號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Lopez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太多政府、太少市場」為題,刊發社論指出,中國過去幾十年高速發展依靠的是私營企業的活躍和市場經濟的繁榮,但是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卻在大搞「國進民退」、開改革開放的倒車。作者擔心,這一趨勢將深遠地動搖中國經濟的根基。

「通過立法、設立黨支部等手段,習近平的黨國體制正在讓私營企業也越來越聽命於中共。相比之下,國有企業的地位則得到了加強。國企比私企更容易得到貸款、獲得審批。雖然北京近期也承認,許多知名國企沒能按時償還貸款。但是這其實也是強化國企之整體計劃的一部分。」

「中國計劃通過企業兼並整合,讓那些效益特別差的國有企業消失,打造更大、更有競爭力的大型國企。疫情危機更是可能強化了北京的『國進民退』路線。畢竟,中國經濟至少在紙面上迅速擺脫了危機,這依靠的是國家的強力介入。中國政府通過數以億計的基建投資來拉動工業產值。但是在光鮮的經濟數字背後,人們往往忽視了一點:儘管相比歐美而言,中國社會早已回復正軌,但是市場的需求依然疲軟。長遠來看,這種生產拉動型、依靠舉債刺激的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經濟的問題早在疫情危機之前就已出現,經濟增長放緩可不是最近一年的事情。北京當局對此十分擔心,因此採取了加強經濟管控的做法。這種手段對於習近平之前的歷屆領導人而言,可謂是越過了紅線。長期來看,『國進民退』會傷害中國的經濟增長能力。國有企業會吸納、消耗巨量資金,卻又缺乏高效利用資金的能力。這是資源的浪費。就業崗位主要是由私營企業創造的,最有創新能力的企業也是私營企業。」

「而且,由於中國企業的資金構成、產權結構越來越不透明,今後將越來越難以區分中國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難以撇清私營企業與中共之間的關係。這一趨勢將在國際層面上造成摩擦,圍繞電信設備廠商華為的爭議只不過是一個開端。」

「因此,北京最好重回『更多市場經濟、減少國家管控』的道路上來。然而,這不太可能發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