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歐洲不能被中國分化

安靜(摘譯)2015年10月21日

德語媒體周三繼續將目光投向習近平在英國的國事訪問。《南德意志報》在習近平受到的高規格接待中也發現其面臨的不信任,並呼籲歐洲不能被中國分化,要努力實行統一的中國政策。

https://p.dw.com/p/1GsG2
Vereinigtes Königreich Staatsbesuch von Chinas Präsident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Reuters/A. Devlin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周三(10月21日)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訪英之行。文章開頭寫道:中國和歐洲對彼此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銷售和投資市場。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監管、教育、文化和環境問題上,雙方已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但是,文章筆鋒一轉:"在政治層面卻鮮有合作。無數友好辭藻堆砌的宣言也無法掩飾這一點。原因顯而易見:首先,中國和歐洲距離如此遙遠,以至於各自在本地區的問題對彼此來說都沒有那麼重要,例如歐洲的烏克蘭衝突和難民危機,東、南中國海的領土爭端。

其次,中國和歐洲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中一如既往地主張有所差異、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再者,歐洲方面依然有不少人對中國的長期意圖持不信任的態度。許多歐洲人都很難相信,中國最終不會憑其新大國的角色不惜一切地維護其國家利益,他們也很難相信,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真的會和平崛起。習近平主席現在在英國遇到的正是這種不信任。那麼也就是說,中歐之間進行更多政治合作的希望都是渺茫的?"

"魔鬼藏在細節中"

《南德意志報》的作者隨後提到習近平此行的議題之一--"新絲綢之路"。按計劃,這一項目的最終願景是: "新絲綢之路"將使歐洲、俄羅斯和中國在"多元化"的世界秩序裡為惠及各方而更加緊密合作。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中。"作者繼續分析:"陸上絲綢之路的經濟潛力相對較小。未來大型物流也會向水路,而不是陸路發展。尤其絲綢之路的主要相關國家需要解決不對稱的相互依存問題。中國目前已強大到能夠使雙邊關係中產生一方的依賴性。較小的夥伴國無論如何都要和大國中國保持良好的經濟關係,而北京卻有能力承擔關係惡化的後果。"

"最終關鍵要看信任的建立:北京要讓人相信不會利用這種單方的經濟依賴性達到其地緣政治目的。還有政治衝突中並不能強者說了算,而是各方都要遵循國際調解機制。就目前的局勢而言,上述兩種情況都不容樂觀。例如,中國在南中國海儼然一副典型大國的姿態。"

Großbritannien, Xi Jinping auf Staatsbesuch
習近平受到高規格接待圖片來源: Reuters/J. Tallis

統一的中國政策"迫在眉睫"

《南德意志報》的文章接著寫道,雖有種種限制,但是外界對中歐之間包括加強政治合作的壓力在不斷增加。目前的許多問題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資源短缺和金融市場的監管等,沒有中歐的參與就無法解決。

作者指出兩個有利於合作的因素:一是中歐之間不存在地緣政治的競爭關係,二是雙方都不相信國際政治中能找到快速的解決辦法。"中國擁有過量的戰略耐心,歐洲在這個方面尚有欠缺。另外,歐洲在自毀長城,因為歐洲沒有統一的中國政策。"

"'新絲綢之路'讓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急需一個統一的中國政策。讓中國依據喜好在歐洲分配其利益、拆分歐洲各國,歐洲可招架不了。"

作者最後在文章最後寫道,28個歐盟國都實行共同的中國政策尚遙遙無期。"但是至少'三巨頭'--德國、法國和英國--應該就像在伊朗核談判中那樣開始相互協商他們的政策,而不是以貿易政策對手的形象示人。

烏克蘭危機表明,歐洲在極大的壓力下也可以表現出團結的一面。只是在中國政策上,歐洲國家還是在各牟己利。

實現統一中國政策的道路充滿艱辛,因為它尤其要參與各方準備好找到國家和歐洲利益的平衡點。具體而言就是:難以抉擇的時候,各個國家必須要放棄自己的經濟利益,以便日後共同完成更多目標。"

「給紅色君主的紅地毯

德國《每日鏡報》當天也聚焦了習近平的英國訪問,在其政治版發表署名文章《給紅色君主的紅地毯》(Roter Teppich für den roten Regenten),文章開頭寫道:"英國人為一場國事訪問鋪出了最紅的紅地毯,並希望這個地毯可以重新調整地緣政治局勢。"

England Vorbereitungen Staatsbesuch chinesischer Präsident Xi Jinping
「英國將自己視作'中國在西方最好的朋友'」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empics/L. Hurley

"英國和中國希望由此開啟雙方所稱的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英國將自己視作'中國在西方最好的朋友',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在中國為習近平訪問作準備時如是說。"

文章另外提及中英兩國合作建核電站受到爭議一事。作者寫道:"當英國作為首個西方國家加入中國牽頭的亞投行時,美國就心存疑慮。倫敦將是首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西方金融中心,這是促成人民幣成為主要貨幣的重要一步。中國的大使也清楚地表明:習近平不是為談人權而來的。'英國是一個崇尚紳士風度的國家,他們知道在這樣的場合應該如何舉止'。"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