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誰在阻遏中國崛起?

2023年5月12日

中國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令大多數市場觀察者大感失望。叫停"清零政策"後,中國經濟曾一度快速復甦,但四月開始,外貿和內需的數據都不容樂觀。

https://p.dw.com/p/4RGnd
China | Xi Jinping und Li Qiang beim Volkskongress 2023
圖片來源: kyodo/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報》發表評論稱,對於當前差強人意的經濟發展態勢,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早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 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但問題真的如此簡單嗎?這篇題為《習近平成了中國發展的障礙》的評論寫道:

"事情的真相顯然要複雜得多,但中國的宣傳機器卻拒絕進行任何反思:令中國雄心勃勃發展計劃陷入癱瘓的首要原因,絕非美國實施的對華高科技出口制裁,而是習近平自己制定的施政方針。正如歐巴馬總統任內曾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供職的哈斯 (Ryan Hass)所說的那樣:'唯一一個能夠阻止中國崛起的國家,就是中國自己,而現在中國似乎就正在這樣做。'

在管控欲極強的習近平看來,意識形態要比經濟發展重要得多,這一點在其近乎癲狂的'清零政策'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除此之外,習近平在俄烏戰爭中選擇站在俄羅斯一邊的決策,不僅僅令西方政治家和外交官震驚不已,也讓西方企業們充分意識到了過度依賴中國暗藏著巨大的風險。此外,習近平反復無常朝令夕改的科技管控政策,也使本土最成功的企業受到了永久性的削弱。"

中國官方公佈的四月經濟數據低於預期。
中國官方公佈的四月經濟數據低於預期。圖片來源: AFP

評論指出,過去幾年當中,中國共產黨的權力得到了極大的鞏固和擴展,而這一切都是以阻遏經濟發展為代價的。

"北京似乎已經忘記,他們現在正在挑戰的西方制度,恰恰是過去幾十年當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益處的制度。同七十年代末開啟的改革開放至少同樣重要的是,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儘管當時的談判相當艱巨,但最終歐盟和美國都對中國入貿表示歡迎。然而時至今日,西方的許多期望已經變成了泡影:中國變得更加專制,政府重新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而對西方企業開放市場的進程也陷入了停滯。"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提出建議稱,今後政府應對德國企業的對華投資進行管控,對於特定領域,甚至有必要引入企業對華投資報備義務。建議剛剛出台,就在企業界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寫道:

"從政治層面而言,相關建議也是合乎邏輯的。因為政治家們雖然在不斷敦促德國企業應在對華投資的問題上採取審慎態度,但企業屆卻對此充耳不聞。化工巨頭巴斯夫繼續在中國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汽車工業對撤出中國市場的選項也完全不予考慮。

企業的決定也許無可指摘,但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充分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對一個單個國家產生過大的經濟依賴是何等的危險。而德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超當初對俄羅斯的依賴。除此之外,對中國的技術輸出也同樣暗藏著風險。總而言之,採取審慎態度是完全必要的。有鑑於此,哈貝克提出的建議,實際上也是值得企業高管認真對待的威脅。企業在做投資決策時將地緣政治風險考慮在內,並將風險分散到不同的國家,在2023年,這一切應當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願哈貝克的建議僅僅只是威脅而已。"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