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中第3次政府磋商

崔牧2014年10月9日

近年來,中德兩國領導人互訪異常頻繁。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7月,德國總理梅克爾飛赴中國。現在,中國總理李克強再次訪問德國。按照此次行程安排,李克強周五將在柏林出席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周六在漢堡出席中歐峰會。

https://p.dw.com/p/1DShG
Li Keqiang Chinas Ministerpräsident auf dem Weltwirtschaftsforum in Tianjin
李克強在夏季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式上(2014年9月)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德國總理府消息,此次中德政府磋商會議,將有12名德國內閣部長以及14名中國部委負責人參加。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近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稱,如此高級別的政府磋商會議,中國迄今只與少數國家舉行過,其中德國更是唯一的西方國家。

此輪政府磋商的一大重頭戲是即將簽署的中德創新合作夥伴關係。這最初是由習近平在今年3月訪問柏林時提出的;7月梅克爾訪問中國時,雙方就此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按照德國外交部公佈的日程,政府磋商會議結束後,兩國總理將共同簽署中德創新合作夥伴關係。

Angela Merkel in China Li Keqiang 7.7.2014
梅克爾2014年7月訪問中國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副主任康拉德(Björn Conrad)說,德國與中國都對"創新"有著現實的利益需求。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對於中國而言,提升創新能力是維持經濟增長的關鍵,中國領導層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創新夥伴。"

創新合作:德國也受益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德國經濟界就曾經提出過"德中創新合作夥伴"這一概念。當年4月,中國是漢諾威工業展的主賓國;時任西門子總裁羅旭德(Peter Löscher)在開幕式上說,德中兩國可以攜手取得突破性的創新成就。巴斯夫副董事長布魯德米勒(Martin Brudemüller)則強調,未來的科技創新,也可以是從東方流向西方。簡而言之:德國經濟界也能從德中創新夥伴關係中獲益。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康拉德也同意這一觀點。他指出,德國經濟界憑借先進的科技可以在中國市場獲得很大的商機,但很多技術也需要在中國當地進行研發;因此,德國企業必須及早和中國方面展開研發合作,從而能夠切實進入中國方興未艾的環保技術、醫療技術市場。

不無擔憂:技術流失

然而,德國經濟界也一直對這種創新合作抱有擔憂。一個廣為人知的案例就是西門子向中國出售高鐵列車。2007年,西門子向中國交付了60列時速350km/h的高鐵列車,但也必須向中國合資夥伴轉移大量技術資料。如今,中國北車集團以及南車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鐵路裝備製造商,在全球範圍內與西門子展開競爭。

中國問題專家康拉德指出:"技術流失問題確實是創新合作的一大挑戰。"他認為,今後,西門子等德國企業在合作中肯定會更為謹慎、吸取教訓。"只有當德國企業感到放心、確信他們的技術不會流失時,創新合作才能真正得以開展。"

Volkswagen China
只有企業確信他們的技術不會流失時,創新才真正開始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創新合作:各自解讀?

技術流失並非創新合作關係談判中的唯一爭議點。據瞭解,德國與中國對"創新"范疇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康拉德說,中國方面當然關心科技創新,但是德國方面還要強調在社會及政治領域的創新。"畢竟,言論自由、訊息自由流通對於創新型社會而言是極其關鍵的。"

至於中國政府官員能否在周五的磋商會議上聽取這些建議,則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今年7月梅克爾訪華時,由於這一爭議,創新合作夥伴關係雖然是雙方討論重點,但對外並沒有被重點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