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隆大教堂下的江姐

2002年6月21日

今天是德國「世界戲劇節」的開幕日,中國現代京劇「江姐」在科隆作首場演出。中國的「雙槍老太婆」將在德國舞台上威風凜凜地擊斃革命隊伍中的叛徒。有「地下獨立電影導演」張元+程派青衣張火丁+科隆大教堂,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怪異組合。

https://p.dw.com/p/2RHw
為共產主義理想而獻身的中國革命女英雄在馬克思的故鄉神采飛揚圖片來源: China Peking Opera Company

「世界戲劇節」是德國最大的國際性戲劇節,每三年舉行一次,已經有20年的歷史。今年的戲劇節首次採用了同時在四個城市舉行的方式,從6月21日到30日,德國北威州的四個城市-波昂、科隆、杜伊斯堡和杜塞道夫-將分別上演來自17個國家的40部作品,同時舉辦150次豐富多采的專題活動。演出的作品中既有大型傳統話劇,也有將表演藝術、電影、繪畫、舞蹈和政治結合起來的實驗派和先鋒派戲劇。本屆戲劇節的重點是阿根庭和荷蘭-弗萊芒語戲劇。

代表中國參加戲劇節的作品是中國京劇院青年團的現代京劇作品「江姐」,導演是中國先鋒派導演、以「中國地下獨立電影導演」稱號在西方國家有一定名氣的張元。

一年前,中國京劇院將「江姐」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獻禮節目搬上舞台,著名程派青衣演員張火丁領銜主演江姐。劇作者是空政歌舞團劇作家和詞作家閻肅。閻肅是1964年上演後初轟動一時的歌劇《江姐》的創作者,當年該歌劇中的一曲「紅梅贊」紅遍中國大陸,成為經歷過文革的幾代中國人的「保留曲」之一。

六十年代的小說「紅岩」、電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劇「江姐」創造了影響幾代中國人的「江姐」、「雙槍老太婆」等革命英雄形象,這些形象已經成為革命文化的象徵和歷史符號。

文革已經結束二十五年了,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熱情早已被實用主義和帶有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特點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取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重新將「江姐」搬上舞台,與其說是一種懷舊,不如說是一種對剛剛過去的一段歷史的重新演繹和詮釋。

張元計劃將「江姐」最終搬上銀幕,現在由他執導的京劇就是這一電影的舞台形式。他認為「江姐」反應了一種理想主義精神,是中國的「聖女貞德」,他要將江姐的形象從特定的意識形態背景中分離出來,突出主角的女性化特點。至於他的這一努力是否能通過舞台形象傳達出來和是否能得到德國觀眾的認可,我們還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