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科隆大教堂下的江姐

2002年6月21日

今天是德国“世界戏剧节”的开幕日,中国现代京剧“江姐”在科隆作首场演出。中国的“双枪老太婆”将在德国舞台上威风凛凛地击毙革命队伍中的叛徒。有“地下独立电影导演”张元+程派青衣张火丁+科隆大教堂,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怪异组合。

https://p.dw.com/p/2RHw
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中国革命女英雄在马克思的故乡神采飞扬图像来源: China Peking Opera Company

“世界戏剧节”是德国最大的国际性戏剧节,每三年举行一次,已经有20年的历史。今年的戏剧节首次采用了同时在四个城市举行的方式,从6月21日到30日,德国北威州的四个城市-波恩、科隆、杜伊斯堡和杜塞尔多夫-将分别上演来自17个国家的40部作品,同时举办150次丰富多采的专题活动。演出的作品中既有大型传统话剧,也有将表演艺术、电影、绘画、舞蹈和政治结合起来的实验派和先锋派戏剧。本届戏剧节的重点是阿根庭和荷兰-弗莱芒语戏剧。

代表中国参加戏剧节的作品是中国京剧院青年团的现代京剧作品“江姐”,导演是中国先锋派导演、以“中国地下独立电影导演”称号在西方国家有一定名气的张元。

一年前,中国京剧院将“江姐”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献礼节目搬上舞台,著名程派青衣演员张火丁领衔主演江姐。剧作者是空政歌舞团剧作家和词作家阎肃。阎肃是1964年上演后初轰动一时的歌剧《江姐》的创作者,当年该歌剧中的一曲“红梅赞”红遍中国大陆,成为经历过文革的几代中国人的“保留曲”之一。

六十年代的小说“红岩”、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创造了影响几代中国人的“江姐”、“双枪老太婆”等革命英雄形象,这些形象已经成为革命文化的象征和历史符号。

文革已经结束二十五年了,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热情早已被实用主义和带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特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重新将“江姐”搬上舞台,与其说是一种怀旧,不如说是一种对刚刚过去的一段历史的重新演绎和诠释。

张元计划将“江姐”最终搬上银幕,现在由他执导的京剧就是这一电影的舞台形式。他认为“江姐”反应了一种理想主义精神,是中国的“圣女贞德”,他要将江姐的形象从特定的意识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突出主角的女性化特点。至于他的这一努力是否能通过舞台形象传达出来和是否能得到德国观众的认可,我们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