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聯合國憲章60周年:德國與聯合國

2005年10月23日

1973年9月18日,在聯合國成立28年之後,德國才成為聯合國的正式成員國。而現在,作為聯合國第三大會費國和國際和平使命的積極參與者,德國正在努力推動聯合國改革,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

https://p.dw.com/p/7L8C
紐約聯合國總部門前的著名雕像-被打結的手槍圖片來源: UN

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是1973年才雙雙加入聯合國的。1945年,一些國家為了在避免再次發生毀滅性的世界大戰而倡議成立了聯合國。在戰後的頭幾年中,德國被視為聯合國的敵人而未被聯合國接納。而後來是兩德的分裂阻礙了德國成為聯合國的成員國。

1972年之前,聯邦德國聲稱它是兩個德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唯一合法代表。因此西方國家聯盟,如美國,英國和法國反對聯合國同時接納兩個德國。而前蘇聯又不承認聯邦德國為兩個德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前德國總理維利-布蘭特的東方政策為德國加入聯合國打開了大門:1972年,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在協議書上簽字,承認對方在國際事務上的自主權。這樣便消除了雙方加入聯合國的主要障礙。

德國外交部長希爾第一次在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說:「您能夠明白我們為什麼一直猶豫到現在才加入聯合國嗎?親眼看到自己國家分裂的這一政治現實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們走出的這一步很可能給人聽天由命的印象,給人我們放棄了統一希望的印象。我們擔心,兩個德國都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後會加深德國人之間的鴻溝。」 在聯合國中,東西德雙方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盡量避免在聯合國內發生爭吵。

北約和歐共體是聯邦德國外交政策的支柱,也是聯邦德國與西方陣營的合作形式。兩個德國在聯合國中共同存在了17年。1990年兩德統一後,民主德國的成員國地位也自動取消。

統一的德國基本保持了聯邦德國的聯合國政策,但也有一些變化:德國準備在國際事務中多承擔一些責任,因此也要求多一些參與決策的權力。這樣,德國不僅是聯合國的第三大會費國,而且還在戰後第一次往國外派遣了執行和平任務的士兵:這便是1993年的索馬利亞使命。1994年聯邦憲法法院消除了往國外派兵的法律障礙後,德國在聯合國的許多維和任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003年9月,聯邦總理施羅德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時說:「在充分認識歷史的情況下我們承擔了維護和平的責任。我們用經濟,政治和人道的手段來完成維和使命。但我們也與北約及歐盟合作,承擔軍事任務來保障衝突地區的和平及人民的安全。目前在世界各地執行和平使命的德國軍人及警察達9000多人。」

鑑於在維和使命中做出的貢獻及德國繳納的高額會費,德國政府提出了擔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出的徹底改革聯合國的建議使德國看到了實現這一願望的一線希望,並與日本,巴西和印度結成了利益同盟,共同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在本國利益和權力均衡的考量下,191個聯合國成員國使安理會今年秋天的改革成為泡影。在9月份聯合國高峰會議上雖然談及了聯合國的一些改革方案,但卻冷凍了安理會的改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