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非洲紡織業戰戰兢兢

2012年7月23日

歸功於一則特殊的貿易條款,非洲紡織業可以從第三國進口布匹等,加工後向美國出口,免關稅、免配額。9月30日,這一條款到期,但美國參眾兩院尚未作出最終決定。許多非洲工人已失去工作。

https://p.dw.com/p/15dGg
The biggest factory in Eritrea - the textile factory in Asmara. -- -- In der groessten Fabrik, der Textilfabrik in Asmara
圖片來源: africa-photo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美國紡織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儘管仍是亞洲人,但在價格上,非洲供貨商已經能與亞洲人並駕齊驅。這要歸功於美國一部"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該法案允許非洲人從中印等第三國進口廉價布匹,加工後提供給美國市場,比如牛仔褲、床單、T恤衫。

然而,數周來,非洲的紡織廠許多台縫紉機都沒有開工,訂單簿是空的。位於奈洛比的非洲紡織與服裝加工聯合會主席阿洛拉(Rajeev Arora)表示,美國大客戶迄今尚未發出9月以後的訂單。

"我們已因此損失5000萬美元,其中,單單肯亞就損失2000萬美元。肯亞是最大的出口國,受影響也最嚴重。"

阿洛拉代表著20個非洲國家的紡織企業,從埃及到南非。兩年來,他多次前往美國,為及時延長具有重要意義的第三國條款奔走呼籲。為什麼美國議會兩院尚未最終作出決定呢?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施耐德曼(Witney Schneidman)分析說:

"沒有任何人認為,延長該條款會對美國或非洲造成損害,所有人都認為會帶來好處。但是,議會整體上陷入癱瘓,許多小的議題插進來,導致相關決策過程變得十分緩慢。"

儘管看起來,延長這一條款只需要走個過場,但是,這仍舊給高度敏感的市場帶來不安。施耐德曼估算,非洲的美國訂單因此減少35%。許多非洲紡織業主感到,美國政界對他們漠不關心。

美國在非洲的口號是"貿易,而不是援助"。"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是重要的具體內容。自2000年生效的該法案使得美國市場向著6000餘種非洲產品開放,免關稅,無配額限制。美國的理念是,由此在非洲創造就業崗位,特別是為女性。非洲經濟將增長,貧困減少,最終民主得到促進。施耐德曼說:

Workers hunch over sewing machines in the Shining Century textile factory in Maseru, Lesotho, Tuesday, March 2, 2004. The rapid growth of factories like Shining Century has made the tiny mountain kingdom of Lesotho a poster child for a three and a half year old trade law aimed at encourag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rica by dropping tariffs on many products exported to America. (AP Photo/Ben Curtis) Für Projekt : Destination Europe
萊索托的一家紡織廠圖片來源: AP

"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已經創造30萬個就業崗位,此外間接創造150萬個工作機會,影響約1000萬人的生活。這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框架,也實現了一種新的關係,即不再是傳統的你給錢、我拿錢,而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

然而,恰恰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感,已導致成千上萬新創造的就業崗位消失。紡織業聯合會的阿洛拉認為,已有15000個就業崗位取消,首當其沖的是肯亞、萊索托、史瓦濟蘭、毛里求斯和衣索比亞。由于下單和交貨之間通常需要四至五個月的時間,他預計,該行業要到明年1月才能恢復元氣。

"非洲原本希望建立完整的紡織業體系,從棉花種植,到時裝生產,但是沒有成功。因為法律法規上缺乏可持續性,第三國法條並非長期規定,而只有很短的有效期。每次美國政府都只延長三四年。"

阿洛拉認為,要長期實現增長與發展,非洲紡織業還需要15至20年。8月1日,美國國會進入夏季休會期。在那之前,美國國會必須作出決定,這次延長第三國條款多長時間。三年後,整部法案還需要重新審核。

作者:Julia Hahn 編譯:苗子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