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京与华盛顿的权力较量

2006年9月4日

有关伊朗可能拥有核武器计划的戏剧性拉锯战使中国的外交政策迫于尴尬境地。迄今为止,中国拒绝对伊朗实行制裁,在中国政府眼里,制裁措施是典型的霸权政治手段,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也会予以拒绝。然而中国又不愿为此搞坏和美国的关系。

https://p.dw.com/p/92sO
较量

中国不赞成制裁,而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中国外交部最近一次于上周三还表示,应当好好地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北京的外交官已经预料谈判将会艰难持久。

中国的外交政策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中国同情伊朗及其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最近甚至还邀请他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但另一方面,中国也不想把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搞坏。

对中国来说,出于很多原因,伊朗在政治上和中国靠得更近。中国很愿意站在敢于抵挡西方压力的发展中国家一边。对北京政府来说,在全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德黑兰是华盛顿的一名顽固对手,而华盛顿自命为世界警察的角色,北京政府看了并不顺眼。中国——还有俄罗斯——都不希望美国在中东的势力加强。

更重要的是:北京不能、也不得把与德黑兰的贸易关系置于风险境地。两国每年的贸易额现在大约已经达到100亿美元。

目前,能源极其缺乏的中国,其石油总量的14%已经是从伊朗进口。2006年1月,伊朗替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商。此外,在与中国共同开发Yadavaran天然气田以后,伊朗将在今后25年内,向中国提供合计1.1亿吨的液化天然气,价值大约200亿美元,

中国和伊朗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1971年,伊朗国王沙阿是在外交上承认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外国政府首脑之一。军备贸易始终是双方关系的一个特点。美国不久前又再次谴责中国企业不顾武器禁运令,向伊朗提供了火箭的关键部件。毫无疑问的是,伊朗的核技术人员是中国培养的。

但北京不会考虑完全站在德黑兰一边予以支持。多年来,北京就在努力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员,所以,北京的外交官们不会轻易冒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的风险。

因此,北京现在也要求德黑兰必须认真对待国际社会的顾虑,做出建设性的反应。北京之所以现在如此措辞,大概也和以下认识有很大关系,即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将对中东的微妙局势起到不稳定作用。

现在,中国处于伊朗的僵硬态度和西方对德黑兰日益增大的压力之间。至于强烈的制裁措施,中国将来恐怕也还是不会予以同意:在中国政府眼里,制裁措施是典型的霸权政治手段,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也会予以拒绝。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