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在药品之国中国-西方药业的遭遇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7月23日

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来看均是小国的瑞士却是制药大国。“星期日新苏黎世报”注意到,近来瑞士一些制药公司把部分药品的研制开发转移到中国进行。明镜周刊则长篇论述中国的药品专利问题。德国之声摘译如下。

https://p.dw.com/p/6x8R
瑞士罗氏药业的抗艾滋药图像来源: AP

星期日新苏黎世报说:“制药公司集团在中国支付的科研费用只相当于世界上发达地区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由于药品审批部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众要求降低药品价格的压力越来越大,制药工业大力寻求降低研制费用的可能性就不足为奇了。

“在基础研究方面,西方制药集团倾向于把需要科学勤奋的工作和常规工作放在中国完成。它们一直担心,否则会过多泄漏自己的知识产权。自中国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虽然在政府层面上努力执行有关规定,但中国还不存在真正的法制安全。

“中国估计有五千家本国制药厂,部分是小厂,大多数厂家局限于生产同样的药品,几乎没有厂家按国际水平研制更好的药物成份。现在,政府加强了调节工作,要求按国际标准生产药品,国家药品管理局准备在三年内把中国制药厂家减至两千家。同时,国家大力向达到西方水准的重点培训和科研机构投资,以扶持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制药工业。”

明镜周刊的一篇长篇文章把中国称为“药品之国”,理由是在中国科研费用低廉、审查机构批准周期短、药品市场庞大。不过,西方制药集团一到中国就面临专利保护这个大问题:

“中国人优先信任西方的药品,但是制药集团的赢利仍然无法与欧洲的水平相比。这主要因为凡是西方制药公司最卖座的产品,无论是否有专利保护,在全中国都有仿冒伪造的假货。

“但是,中国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出于自身的利益,它也不愿意听任廉价的仿冒产品危及国家投资生物技术而获取的利润。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前,法院就试图贯彻与此有关的国际专利协定。

“西方制药集团在中国发展的计划必然会遇到一个绊脚石,这就是中国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险体系。只有22%的城市居民通过工作单位参加了保险,下面省里几乎全然没有。现在中国约有六千万人已富裕起来,看来瑞士罗氏公司等制药企业只能希望,今后二十年内,13亿中国人中,有更多的人富裕起来,能花得起钱购买创新的药品。”

摘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